当我们进行长距离高强度自行车骑行时,尤其是保持激烈节奏的情况下,车手最担心的就是在赛事最后阶段出现抽筋现象。这是肌肉无法继续应对疲劳时产生的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运动能力丧失,迫使骑行者降低节奏,极端情况下甚至无法继续骑行。
不让抽筋阻碍你的骑行
抽筋是指肌肉剧烈且疼痛的收缩。关于抽筋的成因,科学界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但目前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长时间运动过程中积累的肌肉疲劳;二是电解质和体液浓度降低,这两者对肌肉收缩和神经信号传导至关重要——大脑正是通过神经信号指挥肌肉运动。
当在骑行中出现抽筋时(这是每位骑行者迟早都会遇到的问题,就连职业车手也不例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在极度疲劳状态下突然剧烈运动,否则抽筋通常不会突然发生。一般会先出现肌肉轻微刺痛和小幅收缩作为预警,直到某个时刻,稍一用力受影响肌肉就会完全僵直收缩。
显然,最佳策略是防患于未然。当出现前期症状时,就应降低运动强度,节省体力,避免突然发力,并及时补充盐分。在节奏和路况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在车上进行轻微拉伸也很有帮助。
若肌肉完全僵直,选择就非常有限。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下车尝试拉伸肌肉——这通常伴随着剧烈疼痛。拉伸必须非常渐进,逐步让受影响肌肉恢复放松状态。一旦经历严重抽筋,后续骑行就会大受影响,必须保持极轻柔的节奏才能避免复发。
预防措施方面,首要建议是合理分配体力。参加骑行活动时很容易被氛围感染而跟随高速车队,但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根据自身能力量力而行——除非你愿意冒险冲击个人纪录或与骑友一较高下。若配备功率计,最好提前制定不同赛段的功率分配计划并尽量遵守。
当然,全程保持充足补水和能量补给对延缓肌肉疲劳至关重要,特别是需要严格补充电解质的补水策略。全年训练准备也是影响抽筋的关键因素。身体素质越好,抽筋概率自然越低。
编辑: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