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骑自行车时,无论程度深浅,大家都希望提升能力——因为只有当你能自主掌控节奏而非被路况支配时,才能真正享受骑行乐趣。根据不同的骑行目标,我们需要投入不同程度的训练才能实现。
不成为"单车奴"也能提升骑行能力吗?
自行车运动既是令人愉悦的,又是苛刻的。愉悦在于即便投入不多,我们也能完成数十公里的骑行,按照自己的节奏享受独一无二的骑行乐趣,仅靠双腿力量探索未知角落。
但当我们想要突破自我并保持进步时,它就变成了严苛的运动。这要求我们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训练,而进步会越来越缓慢——一旦停止训练,所有成果都会轻易流失。
需要骑多少才够?
许多初涉骑行的人最望而却步的就是需要大量时间才能达到一定体能水平。如前所述,骑行方式多种多样,并非所有训练都必须严格遵循功率计、间歇训练等计划。当水平相对较低时,单纯骑行本身就能带来提升。
第一层级就是"周末战士"——周末骑行者构成了骑行大军的主力。他们大多在繁忙工作周后,与家人朋友享受几个小时的骑行时光。工作日的时间短缺限制了他们的进步,导致周末骑行时只能勉强应付。
对这些骑行者的首要建议是:每周至少增加一天体育活动。整周完全不运动意味着周末骑行获得的微薄收益会在多日不活动中流失,更不用说某个周末因故无法骑行的情况。理想情况是工作日至少额外骑行一天,哪怕只有一小时。现代智能骑行台为此提供了极大便利,让许多人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果实在无法骑车,进行跑步或健身等补充性运动也能带来显著改变——让我们不再每周从零开始,而是保持基本体能水平以顺利完成目标路线。
进阶阶段
下一层级是能额外安排1-2个工作日进行训练的人。这意味着每周骑行2-4天。但对许多人而言,这已是时间安排的极限。既然无法增加训练量,就该关注决定训练负荷的另一要素:强度。
让骑行从单纯骑车转变为系统训练,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将使我们能够挑战更长更难的路线,甚至参加各类骑行活动。
如果每周能训练三天加上周末两天,就开始进入具有实质意义的训练量。这种强度足以达到中上水平,既能应对高强度路线,也能安心参加大型骑行活动并确保顺利完赛。
竞技目标
最终极的跨越是真正站上竞技赛场——不仅是为了完成骑行活动。竞赛是另一个世界,唯有亲历者才懂其中滋味。这里没有中间地带,几乎需要每日训练。
即使不追求最高组别竞赛,像大多数人一样参加大师组别,过去十年由于功率计、教练等资源的普及,竞技水平已大幅提升。要想达到像样水平,除了钢铁般的意志、精心保养和教练指导下的系统训练外,更需要极强的专注力——不仅要维持训练纪律,还要在比赛中保持极高强度。
当然,周末骑行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轻松转变为竞技车手,这需要经历一个长达数年的过程:身体逐渐增强耐力,我们需要更了解自身状态并学会解读身体信号,掌握分配技巧逐步成长为真正的自行车手。
编辑: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