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梦颖,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个人、团体赛冠军。20岁从游泳改练铁三,“从事这个项目已经15年了,我的生活几乎就是由这三个项目组成,在这15年里,我感受着这个项目的寂寞和艰苦,同时我也领略着它独有的魅力,享受着不一样的人生。”
关于仲梦颖和铁三的这15年,她经历过低谷,也站上过高台,曾自我否定,又突破了自我,这是一段很漫长、艰难的过程,但仲梦颖只用了四个词来形容这15年:幸运选择、恒定坚持、慢速成长、重塑自我。
幸运选择——是铁三选择了我
仲梦颖,山东淄博人,于1990年出生,仲梦颖出生在一个体育氛围浓厚的家庭里,爷爷是体校老师,母亲是篮球运动员,因此上小学一年级她就开始在业余队训练游泳,9岁进入业余体校,13岁正式进入专业队,直到19岁,还没游出成绩的仲梦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分岔路——退役或者是继续做专业运动员。那时她还跟母亲开玩笑说,如果冬天退役就先出去旅游一圈,回来等到夏天带暑假班赚钱。
人生之所以有无限可能,正是因为它从来不是只能二选一。19岁的仲梦颖离开了泳池,却意外地走向了更广阔的海域,“与其说是我选择了铁三,不如说是铁三选择了我。”谈到如何接触到铁三这个项目时,仲梦颖说,“我是在游泳训练时被来观摩的铁人三项教练选上的,当时这位铁三教练和游泳教练都劝我转项练铁人三项,我心想反正自己游泳也出不了成绩、没盼头,不如转项试一试,或许会有趣一点。”
2009年仲梦颖转入山东省铁人三项队,经过了两年刻苦训练,于2011年入选前八一队,“如果当时没有改练铁三,我也许会和普通的女孩那样顺利大学毕业,然后去做游泳教练,所以我觉得我很幸运能被选中,能去到部队这种稳定的训练环境中,能通过铁三看见更大的世界。”仲梦颖说。就这样,当年泳池边的一个简单念头,圆了仲梦颖的军旅梦又让她开启了更具挑战的人生。
恒定坚持——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刚转项的时候,伤病,摔车,都挺痛苦的。那时候我从胯到脚,各个关节几乎疼了个遍,不过这基本上是游泳转铁三的必经之路。”回忆起正式练习铁三的第一天,仲梦颖用了“可怕”两字来形容,“上午,我们慢跑了15分钟后做了一些跑步的专项练习,当时我以为当天的训练结束了,然而真正的训练其实还没开始!下午,我睡过了训练时间,教练打电话来催促我起床训练……”就这样仲梦颖经历了第一天的高强度训练,到了第二天,她感到小腿肌肉像撕裂了一样疼痛,连站立都站不直,上下楼梯都得扶着墙走的。
由于日常训练的艰苦,再加上自己一直提不起兴趣,仲梦颖也曾想到要过放弃,甚至在一次路跑训练中因为冷到崩溃而想要退出,“让人变得更好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不需要坚持的。”仲梦颖回望过去说出了这样的感慨,她坦言道,“在我身心疲惫时,在我经历伤痛折磨时,我很多次想过要放弃,但当体力和心情恢复正常后,‘放弃’这个念头就不会再出现了。”
2010年的亚洲杯是仲梦颖铁三生涯中的第一场国际赛事,可不巧的是她却在赛前两三周的训练时不幸摔伤了两次,赛时仲梦颖胳膊的伤势还未痊愈,最终仲梦颖强忍着伤痛,硬是咬牙坚持完成了比赛,获得了第15名的成绩。2011年,仲梦颖又参加了在北京昌平举行的铁人三项世锦赛总决赛,并在U23组获得了第24名。两场国际比赛,仲梦颖虽然成绩平平,但她在比赛中却感受到了属于铁三的激情,在铁三赛场上她除了听见观众们的呐喊声,还听见自己心里的声音。“心向往之,行必能至”。之后的训练依然很苦,但心底有了声音自然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力量,对铁三有了新认识的仲梦颖开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次次咬牙坚持训练中突破自我,弥补短板。
慢速成长——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
2012年仲梦颖赢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2012镇江冠军杯赛冠军。回忆起自己的第一个铁人三项比赛冠军,仲梦颖说:“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前期练得并不好,完全没想到能获得冠军,冲线和颁奖的时候非常兴奋和开心。不过体育圈有一句话‘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所以过了那一天之后,一切变得平静,日常生活也并没有因为获得一场冠军而有什么变化。”
正如仲梦颖所说,胜利所带来的喜悦是短暂的,但失利带来的自我怀疑往往是持续的。2016年,仲梦颖经历了自己铁三生涯的“至暗阶段”,有登台实力的她在那一年频频爆冷,除了在威海长距离铁人三项赛上获得了第二名以外,一整年都没有站上过领奖台。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在自我否定中度过,“2016年可以算是我练铁三以来成绩最差的一年,队里很多刚参加全程比赛的小队员名次都排在我前面。每次失利我就会想,我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是训练得不够?还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这些问题并不总是有答案,我只能不停地训练。”
2017年,是仲梦颖铁三运动生涯的第8年,那一年她用成绩好好地回答了陷入自我怀疑的自己:5月20日,在全国冠军杯赛河南睢县站的比赛中,仲梦颖夺得女子优秀组冠军;6月18日,在秦皇岛北戴河站的比赛中,仲梦颖再次夺得女子优秀组冠军。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个人赛、团体赛连夺两金。
从心里有了向往到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仲梦颖用了6年时间,在这段“慢速成长”的过程中,仲梦颖感受着项目的寂寞和艰苦。2017年全运会后,仲梦颖不仅比赛成绩飙升,在思想层面上也上升了一个高度。“十三运前我是有点自卑的,我觉得我前面有很多比我优秀的选手,但是当我夺冠后我突然有了使命感,我觉得我代表着中国铁三女子最高水平,从那以后我就想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仲梦颖说。
重塑自我——退役后的全新方向
退役后的仲梦颖成为国家队和山东队的教练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她对教练的职责和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外教萨顿的指导下,教练团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她表示:“在教练的位置上,我能更全面地观察和理解运动员的表现。”通过出国实地训练的机会,她不仅认识到国内铁三的不足,更看到了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真实状态与潜力。她深刻领悟到萨顿教练所强调的:“不要只关注训练中的数字,更要关注运动员的日常状态与表现。”她认为“观察是教练员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萨顿教练带队员参加奥运会不在国内的时候,作为国内主管教练的她,能够根据萨顿教练给出的大方向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计划,给她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观察的机会,迅速提升了她的执教能力。
在对年轻运动员的寄语中,她鼓励他们珍惜机会,认真训练,并强调肩负责任感的重要性。她期待在下一个奥运周期中,看到更多优秀和有潜力的选手,尤其是在2032年奥运会上的表现。
谈及中国铁人三项的未来,她充满信心,期待在人才储备和国际竞争力方面不断进步。同时,作为即将成为母亲的她,也对下一代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培养有独到见解,希望他们在对多元兴趣的探索中,自然引导而非早期专项训练,以便在未来的选拔中脱颖而出。
仲梦颖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对中国铁人三项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在她和其他教练员们的带领下,期待中国铁三能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正如她所说,铁人的强大不在于每场比赛的顺利,而在于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内心的声音永远不会被风浪掩盖。15年前,她第一次接触铁人三项时,内心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去看更大的世界,去向世界展示中国铁三的水平!”
编辑: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