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野途手机客户端 赛事管理后台
扫码关注
“野途网”公众号
马上报名
×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400-6563-116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作者: 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 2025-05-19 17:23:13 1756 评论:0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司煜(杭州第19届亚运会)

司煜,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裁委会主任,从事铁人三项裁判员工作25年。

一年到头,司煜都特别忙,要么在忙比赛,要么在考察场地为赛事做准备。跟他联系时,他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终于,在出差前一天,找了难得的一段空隙,聊起了他和铁三的故事。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五年体校生涯 和朱建华曾同场竞技

司煜从小练体育。1975年在徐州少体校专攻跳远,成绩不错的他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拿到过第四名,还入围了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选拔赛。

那时体校训练跟现在大不同,实行“三集中”的训练模式,即:集中食宿,集中学习和集中训练。

跟司煜同批练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朱建华,就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拿到跳高铜牌的运动员。只不过,伤病阻断了司煜继续向竞技水平更高发展的道路。

“我在少体校练了五年,如果没受伤会一直练下去。但那时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在我膝关节受伤后,给出的建议是不能从事强度太大的专业训练。”回忆起久远的年少时光,如今的司煜早已云淡风轻。

虽然没能在竞技领域继续有所作为,但对体育根植于骨子里的爱让他之后的学习生活从未和体育疏远。在南京体育学院读完大学后,司煜在家乡徐州35中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1997年,通过全国考试他晋级成为国家级田径裁判员。

正因为司煜从来没放弃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努力,命运向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24年前结缘铁三,一见钟情

如今的云龙湖是徐州的地标风景,全民健身的集散地。群山环绕,湖静水美,吸引着老百姓健身打卡。

24年前,一场在云龙湖举办的全国铁三比赛是司煜第一次接触铁三。那时协会要求赛事要有几名国家级裁判参加执裁工作。作为又有国家级裁判证书、又是当地专业体育人士的司煜,第一次走进铁人三项的赛场。

忆起当年,司煜直言道:“那时的比赛条件很艰苦,训练也很简陋。全国的比赛很少,能参赛的人也不多,就200人左右。而且受困于时代和条件限制,那个年头裁判管理队伍可没现在这么专业,也没法像现在这么多的比赛。归纳来说那时裁判队伍是属粗放型管理。”

尽管从场地的选择、器材、设施,以及对项目的规范程度和严谨程度都不能和当下同日而语,但在最熟悉的地方,年轻的司煜说自己完全被铁三项目吸引了:“这个项目太有魅力和挑战性了,有公开水域的游泳,又有骑车和跑步,且三个项目连续不间断地完成。我对这个项目有一见钟情的感觉,而且项目的理念也很吸引我。”

司煜介绍说,那时铁人三项强调的是挑战自然、战胜自我。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自然,成就自我”更符合当下人们对铁三理念更准确的诠释。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比赛多了,学习实践的机会自然就多了。每年多场次洲际杯比赛再加上“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的如期到来,让作为一名铁三裁判的司煜和他所代表的中国铁三裁判队伍加速前进。

“2006年洲际杯来了不少国外运动员,世界铁联也派出了骨干裁判。随后2007年的测试赛,我们是完全按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规格来办的。全面测试,加强在专业领域、语言方面的培训,细化分工,夯实基础,把裁判工作做得更细。对我们来说,那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司煜回忆当年的奋战岁月。

在司煜眼里,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成功举办,对中国铁人三项的裁判队伍有重大意义。“从那时起,我们的裁判执裁更规范,更细致了。从执裁的角度,对中国铁三裁判的发展算是个转折点。”司煜回忆道。

用行动改变世界的认知——中国裁判very good

北京奥运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北京。北京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让世界铁联见证了中国铁三裁判的蜕变和成长。

当时在奥运赛场负责自行车和跑步赛段第一区赛道管理工作的司煜对多年前的经历记忆犹新,他说道:“因为奥运会自行车和跑步是共用赛道,自行车最后一名运动员通过后,要求我们迅速摆上符合跑步比赛要求的隔离锥。当时世界铁联的技术代表来自匈牙利,他要求我们完成转换的整个过程不能超过90秒。”

1公里的赛道管理区域,10米一个隔离锥。再加上弯道和特殊路段,共需150个隔离锥。也就是说,90秒摆放150个隔离锥——这对中国铁三裁判的考验还是蛮大的。

“最开始总超过90秒,怎么也不行。我们整整练了15天,定点、定人反复演练,摆放整齐。终于我们用75秒完成任务。”司煜回忆道。

故事还没结束。当中国裁判团队告知世界铁联技术代表75秒的用时时,他脸上写满了质疑,亲自跑到赛道要求测试。结果那一次,中国铁三的裁判团队用时70秒就完成了150个隔离锥的高标准摆放。

“他当时都惊呆了,连说了好多个 ‘very good’”,说起这一幕,司煜至今都为自己和团队感到骄傲。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司煜(广州亚运会)

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等大赛的陆续落地,让中国铁三裁判与世界铁联的对接无缝且高效。在司煜看来,“中国组织的铁人三项比赛,在有些方面,比国外做得更好。”

2014年南京青奥会,司煜担任玄武湖铁人三项场馆团队竞赛运行经理,在竞赛主任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玄武湖铁人三项比赛场地的搭建和竞赛运行管理。他说道,“铁人三项是南京青奥会的首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我们场地就去了3次,足见青奥组委对我们的重视。”

南京也是有名的“火炉”。青奥会在盛夏,意味着前期准备工作将格外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比赛场地又在玄武湖,游人如织。这给司煜和队伍提出了双重考验,“我们竞赛工作的推进受到很大限制,因为场馆都是要临时搭建,所以只能错峰进行。每天晚上9点开工,2点后收工。最初玄武湖风景管理处的人对我们的工作还颇有微词,但等场馆落成,很多游客前去参观,用现在的话说,场馆成了网红打卡点。”

司煜至今记得玄武湖风景管理处的人对他们工作的评价:“一场高水平赛事给他们带来了想不到的意外和惊喜!”

这都是司煜和团队努力的结果。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司煜(2019年军运会)

从二青会到杭州亚运会 临危不惧化险为夷

“二青会铁人三项举行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遭遇了强对流天气。”司煜执裁的生涯中,二青会绝对是终身难忘的比赛之一。强对流天气下,赛场的各种设施诸如大型帐篷、临建的装置,甚至是路边的灯杆都被吹倒了。“当时天气情况恶劣,电线杆被吹倒的情况下,我们担心会漏电,发生危险,所以裁判组决定第二天一早再重新对赛场进行准备。”

比赛当天4点,所有裁判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来到主会场,“当时游泳出发平台移位了,虽然没有完全解体,但是移位对比赛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大家费了很大的劲,动了很多的脑子,最终在开赛前将游泳出发平台全部复位了。”在距离比赛鸣枪不足4个小时内完成对赛场的修复,比赛也得以顺利进行,司煜感叹:“这一次比赛,体现出我们的团队特别能战斗,大家为了赛事不顾一切,这种工作的态度和作风,令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和工作人员都很感动。我们的团队也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

无独有偶,陕西全运会混合接力项目的顺利进行,再一次体现了裁判团队的经验与智慧。“当时比赛场地的上游因为下雨,有洪水。混合接力能否进行,是否推后比赛,都是一个未知数。”作为技术代表,司煜与协会工作人员、裁判团队、气象部门、赛事运营团队等多方,在短时间内反复论断,最终决定比赛正常进行。“基本上,运动员最快的能在1小时45分以内能完成比赛,慢一点的,在1小时50分钟也能完成。然后我们尝试跟气象部门沟通,对方反馈说在两小时之内应该没问题,我们就抓住这两个小时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不到半小时,洪峰就下来了。”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司煜(杭州亚运会)

在杭州亚运会的比赛中,司煜担任竞赛技术运行主任,铁人三项与公路自行车、场地自行车等诸多项目同在杭州千岛湖举行。“在竞赛的时间上还好,各个项目都是分开的,主要就是赛前的官方训练相互干扰比较大。多个项目叠加,大组委会在安全上要求非常之高,相互之间的通行权限很严格。”为了让运动员们在安全的环境中,达到应有的赛前训练规格,司煜和团队在这一板块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赛前多次开会协调,所有的训练时间,训练所用的场地,进出场地的流线都做了大量工作。”杭州亚运会工作团队是2023年3月进驻的,比赛结束时间是2023年10月,整整8个月的时间,从3月末的铁人三项测试赛到10月的正赛,司煜在其中倾注了无数心血,“在赛场上见证和陪伴运动员的成长,比赛顺利进行,我们觉得一切都非常值得。”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司煜(杭州亚运会)

一生随铁而安 相信中国铁三会走向辉煌

虽然受困于伤病,司煜不能亲自体验参与铁人三项比赛的快乐。但这么多年下来,他看着一批批专业运动员的成长,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欣慰、满足。“从之前的邢琳、王丹,到后来的白发全、张一等运动员,到现在的林鑫瑜、杨一凡,真的是一点点看着他们成长起来的。”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司煜参加中铁协成立30周年文化活动

从事裁判这么多年,司煜觉得“铁三的裁判员亲力亲为,也都是铁人”,“运动员很辛苦,但裁判员背后的付出也很多。运动员上午9点开始比赛,裁判是要6点半就要到达赛场,进行全方位的赛前准备工作,运动员比赛结束休息了,我们还要做各种总结工作。”

虽然辛苦,但司煜也乐在其中。因为他享受着和铁三这项阳光而具有挑战性项目带给他的收获和感悟,“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想事,有格局,一切皆可能;做事,要认真,精益又求精。”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做的。“跟其他项目不同,铁人三项最大的挑战就是场地的不可复制性,所以对铁三裁判而言,前期的准备工作量极大。鸣枪前的工作如果没做到位,比赛的顺畅和安全等方面都要受到影响。”

这么多年来,司煜从自身经验谈到当下中国铁人三项裁判的现状和水平时分析道,“我们跟世界铁联有过很多次一起工作的机会,业务水平不比他们差,甚至做得更好。但我们吃亏就吃在语言上,毕竟那时在体校上课,只注重语文、数学学习。好在,现在的中国铁人三项裁判队伍已着力培养年轻的、英语水平好的裁判。”

谈到中国铁三30多年发展历程,自己参与其中的20多年感受,司煜流露真情,“中国铁三发展到今天非常不容易,由弱到强,是全体铁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相信在协会的正确领导下,铁人三项会发展得更强大、更好,也祝愿铁三协会从胜利走向辉煌,有更大的影响力,愿人人都能成为铁人!”

一块好铁|司煜:和铁三一见钟情

司煜(第十四届全运会)

谈及建议,司煜直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全民参与户外运动健身的人口更多,意识增强,经济条件更好。铁人三项赛事应该进一步打破专业、业余的壁垒,多渠道,多模式,进一步推进各项赛事的全面发展。”

采访尾声,司煜再次谈到了他和铁人三项相遇的缘分,“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尽全力把执裁和场地规划做好,推动项目规范发展,把基础打牢,为铁三做强做大贡献力量。铁三的魅力、内涵和理念,让我一见钟情。这一生,随铁而安。”

编辑:锐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动态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