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铁三俱乐部创始人,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个胡适又是谁?此胡,性彪悍,喜铁三,人称“胡悍三”,留美清华博士,大铁完赛者,作为铁三俱乐部创始人,他的打铁经历也是异常精彩,下面一起来看看他的Ironman故事!
备战Ironman
人有时候是需要逼一下自己的。在确定参加Ironman Maryland之后,我就开始筹划为期5个月的备战了。有些看起来难的事情只有在真正开始之后才不会那么恐怖,Ironman也是如此:每每想到距离都会让人微微后怕,但想到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都有完赛的,胡悍三你怕个毛啊!
在Ironman的圈子里,执着的业余选手每周训练20-30h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我显然不可能照这个来;好在早就读过Minimum Ironman Training Program这样的帖子,也就10h+的方案,这个我觉得我还能接受。只不过,我的执行力一直就不够好,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就带来弱化。绝大多数时候每周也就七八个小时有效训练时间,Peak的那三四周也就刚刚练过10h。这样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周末长距离是一定要尽量保证的。
备赛期间,通过成人游泳班认识的英语系教授Stuart每次游泳都会跟我聊上一会儿,他参加过Cambridge在以前举办的相同距离比赛,今年只不过是Ironman刚刚接手,成为全球30多站系列赛中的一站,他多次向我强调bike trainer的效果,而他对于比赛的两点忠告也让我记忆深刻:“作为第一次参加Ironman的人,不要想象你的宏伟目标;只要记住,你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完成比赛!”“有些人不懂得分配体力,在马拉松阶段走了很多的路,完成之后也敢自称Ironman;不,我绝不认为他们完成了一个Ironman,'they didn't run a marathon'!“
同时,mitbbs的版大铁哥也帮我联系上早年移居美国的铁人老苗,去马里兰比赛总算是有个照应。入夏之后陆续完成了一个90km-ride/18km-run,一次背靠背的2×90km骑行外加一次150km长骑;由于来美国之后右膝一直不是太好,跑步没敢上量,4-7月也就平均100km左右的样子;对于严肃的ironman athletes而言,这当真是刷下限啊!为了尽可能提高训练效果,我的很多跑步都是放在中长距离的骑行之后进行,英文里所谓“brick training"。
7月末,喜迎妹子来美国,每周末各种开车出去high,长距离全部打了水漂。平时每天也都回家做饭happy着;哎,意志一不坚定,训练就扯蛋了。偶尔想到比赛心慌赶紧上骑行台蹬蹬。歇了2周之后,找了个附近Fort Ritchie的标铁比赛以适应公开水域游泳,顺带携妹子去旅游。居然2小时30分多大破PR,一不小心还拿了个年龄组第2,哈哈,真是好运气啊!只不过之后4周的骑行量依旧严重不足,游泳一次没有,只有跑步保证了一下。中间去普林找大徒弟高鸿信玩儿,一时兴起陪他刷马拉松PR,我最后333完赛,走了不少路,也完成了今年最长的一次跑步LSD了。
送走妹子,只剩3周多就搞比赛了。Ironman通常需要3周的taper,所以这也基本是长距离的最后时刻了,我想赶紧再搞个150km,结果碰到下雨出发晚了,然后遭遇一年来首次爆胎,结果只骑了121km就要黑了,回家在夜幕中跑了个5km的换项跑。这次骑的感觉非常不好,明显感觉训练水平下滑严重,更何况之前歇了差不多1个月没下水,也是各种捉急。结合这个情况,我决定只做10天的taper,后一周继续保持周中的高质量训练,周末又搞了个4小时的62km/22km骑跑练习。倒数第2周了,骑跑开始大幅减量,但是为了恢复水感,游泳反倒加大量和强度了,练间歇一不小心还把左肩给弄的不太得劲。最后一周,随便轻松游了2回,休息一下就上路了。
11小时32分12秒——Day of My life
9月18日,上午从家里出发,开了4个半小时到达景色宜人的海滨城市Cambridge。报到领东西,然后往回开去马里兰大学的师弟处聚了一下住了一晚。9月19日,一早赶赴赛场,听完Ironman Maryland的赛前信息发布会,和铁人老苗接上头,一起去看了下起点布置;然后我赶紧组装车子,找组委会机械师调试变速,再去换项区放好车子,Bike gear bag和Run gear bag,又和老苗去海里游了下路线,当天下午的大风掀起硕大的浪,我在水里完全hold不住方向啊,各种慌啊,幸好早上浪都小,不然游泳完赛是个大问题了。
不管怎样,该做的已经做完了,Ironman,我终于来了!
9月20日,早晨4点半,我在黎明中从Salisbury的宾馆出发,开赴赛场。US-50的高速路上不断涌现出一个个车灯的亮光,逐渐汇聚,形成一股流动的光线,在暮色中闪烁,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今天,就是Day of my life!
5点10分,我到达赛场附近的停车场,取上东西坐shuttle bus到赛场,赶紧去换项区放水壶,往换项包里放东西,再给车胎打了105psi左右的气(不敢打太高,怕中午晒热了爆胎)。听到周围陆续有两个人的胎直接被打爆了,着实好笑啊。急急忙忙赶着点儿去排队上厕所,顺便把胶衣套上,上完厕所就开赛也就几分钟了。photo-media
此时,天际已经可以看到太阳的光辉,选手们的热情在主持人的一阵鼓动之后开始高涨。6点50分比赛开始,比赛采用滚动式入水(Roll Start),每人配有芯片计时。我挤进人群,夹在70-80min和80-90min两拨人的交界处入水;一下水就开始了一顿肉搏,在海中杀出一条路来。游泳是个2圈的路线,十几个浮漂定位,远离浮漂时大家游的散倒还好,一旦接近浮漂便是一顿撞击肉搏,有的人这时会减速抬头或者换蛙调整方向,一不小心就容易游到别人身上去,我还一头撞上人家屁股,咚的一下,好囧!游到大概一半正值水浅处,站起身一看,哇,45min了。心想糟糕,这比预计慢不少啊,不管了,这个真的不重要,又折腾了一圈,还是老样子,游了93min之后起水。也不知道这个赛道出了什么问题,反正赛后很多有经验的人都说路线长了,开着GPS的人纷纷表示多游好几百米啦。这都是后话,当时赶紧跑上岸来,志愿者就在前面站着,赶紧把拉练拽下来,上半身的胶衣一扒,往地上一趟,两个志愿者一人拽着一条胶衣腿给卸了下来递给我。
赶紧赶紧!我领着胶衣钻进T1换项区,拿了bike bag,跑到车架旁边,慢慢擦了擦脚底的杂物,穿上袜子,锁鞋,略显狼狈的戴上手套开始推出T1。大铁的换项感觉跟标铁还是不太一样,有点缺乏经验,不过,这也都不重要了。上了车,趴在TT把上一顿踩。这次再也没有之前小型标铁那种出水就秒掉一大片的情况了:我是在超一些人,后面还陆续有一大堆人在不断超我,各种superbiker骑着碳刀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备赛不充分,游泳还游得疲软,我是完全不敢跟啊;作为“三-无”骑行人员——没码表,没心率计,没功率计,吃了口bonk breaker,慢慢找个合适的节奏。心里一直想着,要hold住啊,否则马拉松肯定要废。20mile下来,瞄了一眼表,貌似刚刚1h。咔,当时脑袋一热没想清楚,觉得有点慢,正好已经从游泳的疲软中恢复过来,逐渐稍稍提了下速度。车架包里放了5个GU gel,3个Powerbar和2个Bonk Breaker,基本按照200大卡的补充量进行摄入。30mile以后,太阳变得强烈起来,我也在各种超与被超中变得更加high起来。感觉老有劲了,看到人就忍不住想超,而且是呼啸而过。回想起来当时实在太疯了,估计是被晒傻了吧。一路上不时看到有人坐在路边沮丧的补胎,心里暗暗祈祷“不要爆胎啊!”
前面连着干下5个GU gel,搞到60mile左右,我渐渐没那个冲劲儿了,咬了几口powerbar,马上感觉胃疼,没搞清楚是因为那个powerbar的口味不合适,还是这种流质食物吃到一定时候就该反胃了;反正那个bar的后一小半就没吃下去,恢复到开始的节奏慢慢骑,缓和一下胃疼。过了半个小时,感觉体力下降,甚至有条腿一度出现抽筋的迹象,赶紧换bonk breaker吃;这时候人已经开始感觉累了,太阳也正是最大的时候,更加后悔前面超人超太猛了。好在其他选手这会儿也都有些减速,还能慢慢超一些人。继续趴在TT把上hold住节奏,肚子刚刚好了一点,左脚脚背又渐渐生疼了;可能是赛前调整了锁鞋底部锁定位置之后造起的张力。90mile了,我觉得体力锐减不少,一边加紧多吃补给,一边更多的挺起身来活动脖子和腰。都到这个份上了,我能做的就是——多休息,别爆胎!100mile了,更加小心也更加放松的骑了,忍受着最后12mile被各种大叔们超过的“屈辱”。终于到了换项区,下车,把盔和车递给志愿者,小步跑进T2换项区。
T2换项相对T1就舒缓很多了,一点也不着急了,毕竟人也累了,还忧心忡忡不知道马拉松会发生什么。找到Run Gear Bag,拿出鞋来,慢慢套上,备用的衣服也犯不着穿了,一起还给志愿者,跟我一起到的大部分人人还在慢慢聊天,我可等不及了。在出口让人喷了些防晒霜,脖子后面瞬间一阵辣乎乎的,肯定是晒伤了。顾不上了,离11h还有3小时36分钟,赶紧上路吧。右膝盖本来就有点问题,这时候不但累了,左脚脚背还疼,赛前集中练了高频小步跑,现在就照着这个节奏来了。跑步是3圈往返路,第1圈不断遭遇各种牛逼的runner,高步频大步辐,比我单跑马拉松还快的pace,这都已经是在跑马拉松后半程的男子前若干名了,一些大铁马拉松在310以内的怪物,自然不是我这种屌丝能比的。
2mile之后忍不住去排了个厕所,耽误了一分多钟。出来继续刷,速度保持的不错,虽然疲劳在一点点侵蚀体力。这时候依旧记得Stuart的话——大铁是要你“跑”一个马拉松,能不走坚决不走。前10mile基本都可以保持8min的配速,之后就迅速滑坡了,应该是能量补充供给跟不上了,很快就按照10min的配速挪动了。我也比较清楚的意识到这个变化,心想11h肯定是不可能了,争取拼下铁哥的mitbbs纪录吧!
每每看到补给站都是尽量多拿,水,能量饮料,海绵,还有gel,各种吞咽,如果还能拿到冰水就往头上浇,或者把冰块往衣服里面填。即使感觉最坏的时候也都没有停下脚步;不过再跑跑也就麻木了,麻木了就不感觉那么难受了。第2圈看到别人在脖子后面和两侧肩膀放海绵,心说这是个好办法,赶紧照做,不仅凉快还能防晒。第2圈快跑完时老苗迎面看到我正埋头苦跑,喊了我,他看上去貌似还挺轻松的样子。
到这个时候,男子的大神们基本都已经结束了战斗,女子前三名也都跑完了;我鼓了鼓气,最后一圈了,争取不走,怎么慢都行啊,不过,的确也是慢的可以了,11min多的pace,orz!这时候我就不考虑纪录的事儿了,脑子里就憋着俩字——别走!不断的期盼着下一个mile的出现,在第三圈折返前追上老苗,他已经在走了,比赛前30个小时刚刚从国内坐航班回来搞大铁,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屌啊!
我继续挪动着,最后一次折返了,一mile接一mile,24mile了,我远远的朝特殊存包处喊了下号码,她们立马拿出来,我取出旗子抓在手里,打起精神向终点出发!全身依旧煎熬,心中却越发积蓄起骄傲,眼眶也几乎要湿润了,我这就将完成Ironman了!最后半mile,终点前最后一位的摄影师超我对准镜头,我展开国旗,高举过头顶,开始加速,周围的人开始沸腾:“China ! China”“Nice Pace”……耶!就这样,随着我的冲线,主持人宣布:”Shi Hu, from State College, Pennsylvania, You are ——an Ironman!“
每年的Ironman,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都会选择自己的方式跨过终点的Ironman大门。选择高举国旗是因为我深知,中国人在这个世界最热门的超长耐力赛事中几乎集体失声。诚然,报名费,旅程遥远以及群众基础的薄弱都是造成这个局面的因素,但作为率先走出来的这批人,更需要考虑的是一种突破局面的勇气。我想,无论党琦最终能否代表中国拿到Ironman世锦赛的入场券,他也会因为对于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推广被铭记,而我也会因为在这个1500人的赛场上燃起的一点红色而骄傲。 赛后,披着国旗的我在街上观战,顺便等待老苗到达终点。一边走,一边不断有人向我热情的祝贺;取包裹的时候,我碰到一个中国女留学生,她兴奋的跟我说:”你就是那个披着国旗冲刺的吧!我今天等了几个小时,终于可以喊一声加油了!这个地方中国人就本来就超级超级少,比赛的也都是老外,之前看到好几个亚洲面孔在跑,也都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很庆幸,我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
Ironman,一个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一个曾经计划之外的赛事,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它凝聚成手中的一枚奖牌,而我收获的更是心中一份自信。对于比赛本身,我只能给自己打个80分:首先一点,之前的训练做的不够好,每周10小时的量都打折扣,妹子来了之后更是进一步水掉。其次,比赛中更是没有控制好冒进的情绪,骑的太快,骑车余出5-10分钟,跑步想必能快上二三十分钟。不与人争一时一地之得失,才能笑到最后!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此番马拉松的路程,我始终没有停下奔跑的脚步!我的确是“跑”完了这个马拉松。Ironman的体验将伴我许久,而今番未能实现的11个小时的目标,相信也不是个遥远的梦,下次,我一定可以!
胡适(网名“胡悍三”),水木铁人三项创始人,自2006年起开始马拉松训练,先后担任清华大学马拉松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长跑二队队长; 2009年起逐步转向铁人三项,组建水木铁人三项队并长期担任负责人。Ironman完赛者,并在多项小型铁三比赛中获得组别前3,包括2014年美国Wilkes-Barre铁人三项赛M30-34组别冠军。 现任天津大学研究员(教授)。
编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