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骑行,是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健身方式。同时简便易行、绿色环保。户外骑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沿途风光,愉悦心灵。
骑友们在骑行中
在聊城,也有一个人数众多的户外骑行群体。这个群体,不仅包括年富力强的人,还包括为数不少老年人。
今天,就让记者带着您认识一些喜欢户外骑行运动的聊城人。当然,无论参加何种运动,保证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老人 长途骑行4000里
在聊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户外骑行。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骑行是年轻人的事情,与老年人无关。其实,在聊城的骑行爱好者中,老年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新业,今年60岁,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骑行已经3年多了。年轻时为了养家糊口,他骑着自行车卖过菜、卖过面包,“凡是商店里有的,我大部分都卖过”。
他印象最深的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去平阴拉地瓜干。“全程200多里地,还都是土路,数我年龄最小。”
年轻时骑自行车,为代步,也为运货;年老后骑自行车,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其实说起来,他参加骑行也是“偶然的”。
那天他去自行车店买车子,本来只想买一辆普通的代步自行车,在销售人员的推荐下,买了一辆山地车。从那之后参加骑行运动,现在,最远可以骑行300多里地。
聊城老年人的骑行故事不止于此。在聊城,还有一支老年人骑行队。因为空闲时间充裕,他们每年都组织长途骑行。
井书蛟,66岁,是聊城这支老年骑行队的队长。如今,这支骑行队已经有十余名成员,年龄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65岁。
因为都已经退休,所以他们时间比较充足。每年,他们至少组织一次长途骑行。
“从聊城骑行到连云港,然后到青岛威海烟台,渡海去大连,再从大连经蓬莱返回聊城。”井书蛟说,“除了渡海坐轮船的时候不能骑行,其余的路程全部骑行。骑行总里程大概4000里地,花了18天。”
除了这些地方,他们还经天津去过山海关,去过河南。用他们的话说,“除了外地,山东省内已经跑遍了”。
长途之外,他们每天早上都骑行30公里进行锻炼。周末的时候,还与其他骑行队伍一起组织活动。
女性 从身体柔弱到比赛选手
在骑行人群中,不仅有老年人还有很多女性。魏淑琴就是其中一位。
她今年53岁,骑行已经3年多,还参加过全国性的骑行赛事,拿过名次。看她现在的身体状况,你肯定不会想到,她身体以前非常柔弱。
她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从女人街步行到百货大楼,中间就得歇一会,要不走不到”。
开始骑行,是在一场大病之后。那场大病之后,她的体质更加下降,经常感冒。
看着她体质不断下降,弟弟开始动员她参加骑行锻炼身体。但是她从小就不爱运动,“光动员就动员了两年多”。
后来,她终于参加了骑行。一开始的时候,骑不了多远就得歇一歇。在自己的坚持,以及骑友的鼓励下,她骑得越来越远,也越来越好。
骑行3年多了,如今她的身体状况大大提高。不仅平常的活骑行动从不落后,还经常参加骑行比赛——只要聊城有骑行比赛就参加。有一次,她参加了全国性的骑行比赛,并且拿到名次。
如今,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她天天都骑行——“一天不骑行就难受。”骑友之间的互帮互助,也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她说,通过骑行她有“三得”——骑行是一种运动方式,锻炼了身体;沿途欣赏自然风光,愉悦心灵;绿色出行,为环保尽一份力量。
她说,她所在的骑行队伍固定成员有120多人,女性成员有20多名。王凤莲也是其中一位,她参加骑行大半年了。在她的带动下,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也参加了骑行。
概况 骑行者很多安全第一
王兵是聊城一支骑行队伍的队长,他所在的队伍大概有固定成员120多人,“如果加上非正式成员,得有200多人”。
他说,如今在聊城,骑行爱好者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光我熟悉的骑行队伍就有10多个,我不知道的骑行队伍更多。”
他记得,2014年8月份,聊城举办了一次骑行比赛。“根据那次统计,聊城的骑行爱好者已经达到20000多人。”
他说,大部分的骑行队伍都是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的。夏天早上5点多、冬天早上6点多,各个骑行队伍开始在不同地点集合,进行骑行锻炼。“一般骑行三四十公里。”每个周末,各个骑行队伍还会分别或者联合组织骑行活动。
每个骑行的队伍,都有自己的领队和技师,一般由有多年骑行经验和修车经验的人但任。领队负责整个骑行路线的制定和骑行过程的安全保证;自行车出现状况,则由技师负责维修。
他们骑行队伍,就有骑行经验丰富的领队,还有维修经验丰富的技师。无论他们在进行市内短途骑行,还是进行长途骑行,只要领队或者技师无法参加,他们就会取消活动。
他们的技师庞凤中,具有多年的维修经验,水平很高。每次骑行,除带上必备品,他还带着维修工具,为大家义务维修。
“无论哪种运动方式,保证安全才是第一位的。”王兵说,“尤其是路程比较长的骑行,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并由经验丰富的人充当领队和技师。未成年人,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
(记者 王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