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野途手机客户端 赛事管理后台
扫码关注
“野途网”公众号
马上报名
×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400-6563-116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作者: Seven 7 2017-12-22 18:14:36 8384 评论:0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近日,关于前亚洲车王“买”冠军的新闻再度轰炸业界,时隔多年,这件悬案终于迎来开审(详情链接《前亚洲车王涉嫌百万“买”冠军 案件明年三月开庭》)。简单概括就是:现阿斯塔纳总经理亚历山大•维诺库罗夫(Alexandre Vinokourov )涉嫌在2010年的列日-巴斯通-列日赛上贿赂前喀秋莎车手亚历山大•科洛本(Alexandr Kolobnev)从而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新奇新闻了,历经七年,这个当年的悬案还没有盖棺定论,但通过它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有趣的角度观察——法律是如何处理这种竞赛中类似“打假球”的案件的,同时还有助于我们了解赢得一场比赛的实际价值,而不仅仅是明面上的奖金。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在体育界,“打假球”的做法非常可耻的,但在自行车领域却稍有不同,它被认为可以提升赛事魅力。要解释一下,这就要求在比赛中双方要有“兴趣”这样做,这是什么意思呢?设想一下:一个两人突围兔子集团冲出去,其中一个志在总成绩,他可能就是跟另一个达成口头协定:赛段冠军给你,我们一起突到最后。这完全是有可能的,要不然另一个车手凭啥没有得利跟你去拼,为你穿嫁衣?最佳的结果是这样——两人一起突出去一起获利,同时也奉献一场精彩的赛事。这其实很在理不是吗?现在如果换做是网球赛,两个实力相当的参与决赛的选手私下协商放水,让其中一个人赢得比赛保住ATP积分榜排名,这听起来就很可耻。

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合作是公路自行车运动的本质。竞技对手们为了击败其他人会联合起来突围。就像今年的米兰-圣雷莫赛,当萨甘在波乔山(Poggio)发动突围时,挂科斯基就联合阿拉菲利普合作追击萨甘,你能说这是不允许的吗?!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亚历山大•维诺库罗夫

UCI的相关规则中有这么一条: 车手们应努力捍卫自己的机会。禁止任何可能伪造或者违背竞赛利益的勾结行为。

怎么说了,这规定起草得不咋地,还很含糊(也不排除是故意含糊其辞),因为这暗示了任何伪造竞争的勾结都是被禁止的,但是什么是伪造?车手们可能以更微妙的方式串通,比如早早商量好到哪个点慢下来,给别人以“他耗尽力气了”的错觉,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放水;或是瓜分利益,比如让一个车手率先通过爬坡积分点,获得爬坡积分。

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涉及直接金钱交易,还只是单纯瓜分“战利品”。这样看来,至少没有太可耻的事件发生(这里是对比足坛下注赌球的案例),且从职业车坛的角度来看,你只能分到你赢来的东西,至少在这场私下交易里,你必须真的有实力去占据一个胜利的位置,毕竟大集团里有十多支车队、百来号车手。而像足球领域的“打假球”,水份可就大得多,就两个球队,还不是想怎样就怎样。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这种“互利互惠”的行为,自自行车运动兴起之时就早已有了,历史可谓悠久。我们有时把副将称为Domestique,法语称为servants,这个词有仆役之意,多少带着一种令人沮丧的贬低意味。事实上Domestique要做的事可不仅仅是背水壶,递茶水张罗饭食,还包括在上坡时帮主将配速,落后时要帮主将领回主集团,递雨衣,收雨衣,顶风,还要兼当报马仔传达战术……举凡所有围绕着让主将维持领先优势的事情,都是Domestique的责任。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莫里斯·布罗科

这个词源于1911年,当时的环法大老板亨利·德格朗奇(Henri Desgrange)用它来讽刺莫里斯·布罗科(Maurice Brocco)。布罗科呢,也是个奇人,多次参加环法了,当年的第四站骑得太烂了,知道自己是无缘冠军,于就是开始收费为其它车队的车手服务。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职业自行车赛事的制度规范化以前,就像是现如今盛行的商业性质绕圈赛(如环法中国赛和琦玉绕圈赛),我们经常看到瘦不拉几的车手比环法绿衫还冲得快,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商业性质的一场秀,故而仅为会心一笑并不放在心上。

然而,当这种成绩被公然售卖时,是不是就触及赛事的底线了呢?这是毋庸置疑的!把复杂的战术设置转为冰冷的现金交易,只这个条件的变动,整个性质就不一样了,也让这一体育竞技的结果变得单一可控,并且还防不胜防。当车手们突围后待在一起,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车轮上商量了什么,完全抓不到把柄。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一场赛事值多少钱?

在维诺库罗夫案件中,行贿的金额非常有意思——15万欧元,比那场赛事的奖金还要高,这就令我们不禁想去探究:一场比赛到底值多少钱?

首先我们要明了,这个价格取决于很多因素,它不是像淘宝上的物品标价一样简单明了。或者,车手们的合同里可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说车手们知道赢得一场比赛将获利20W欧,那么就算付出10W欧的代价,还是有赢利呀。虽然这可能触及法律,但我们多少也能理解参与其中的车手的心理了。又或者车手们要为了来年转会签合同留点筹码,毕竟拿过古典赛阿登三赛之一的总冠军level可又是不一样,市场价可不得翻上一翻。

这两种可能性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会愿意花六位数来“买”一个古典赛的冠军。此时的10W欧更像是一张保单,当车手临近终点时,如果状态OK那当然没问题,准备好胜利的手式就行,但如果体力不支又或者好死不死地抽筋了呢?这时候“保单”就发挥作用了。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现在让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回到维诺库罗夫案件本身。先了解下当时的背景情况,事件主角之一的科洛本当时服役于喀秋莎车队,当年的喀秋莎车队刚成立不久,赞助商是俄天然气巨头Gazprom,完全可以说是克林姆林宫旗下的车队。由于成立时间尚短,经验欠缺的喀秋莎车队在三大环赛事上战绩一般,主要战绩有:2009、2010年分别获得过环法一个赛段的冠军,2010年环意两个赛段冠军……

因而,可以想像,当年的列日-巴斯通-列日赛对车队而言是一个多难能可贵的机会:车队里的一名俄罗斯车手赢得了这一礼呈碑式的古典赛的冠军,只要想想其中象征意义和对车队的重要性,就令人鸡皮疙瘩都要立起来了。如果这其中买卖真实存在,直到现在还没有判决,没有处罚,那么可以想象到这会引发喀秋莎车队的国内赞助商何等的怒火——一名本国车手为了一点钱弃车队与国家荣誉于不顾。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前喀秋莎车手亚历山大•科洛本

此前,这一案件中的6封“假赛”电邮被披露,其中科洛本的电子邮件有这么一句话:“这里有一份我的银行信息副本,记下来后,把这封邮件从邮箱里删掉。(被发现的话)否则我的车队可能被砍掉。”

这个暂且不提,整个事件中还有值得深思的地方:事件的起源和法庭案例意义。故事起源于2011年,当时瑞士杂志《 L'Illustre》发布了的一篇报道,报道中宣称两名车手在赛后有邮件往来,讨论了10W欧元的支付问题。随后,这家瑞士杂志还公布了两人往来邮件的具体内容。是这家杂志的记者入侵了两人邮箱才获悉的内容吗?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国际警察也进行了一些背景调查,调查电邮过程也是轶事一桩。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亚历山大•维诺库罗夫在媒体的夹攻下

最后,有人会说:这个案子也拖太久了吧?怎么到2018年才要审?这其中部分原因要归于维诺库罗夫和他的法律团队,他们一直在提出异议,因程序问题才拖到现在。如果确定买卖的存在,那么结果也挺神奇的:第一第二都被踢除了吧,第三位的巴尔维德也上位不了,因为他那会被下达追溯禁令,所以理论上的冠军应该是菲利普·吉尔伯特。

虽然沉陷丑闻,但对UCI的牌照委员会和阿斯塔纳车队来说,刑事制裁可能还是有点远。近年来,在哈萨克斯坦体育官员的监督下,阿斯塔纳车队已不再是维诺库罗夫能只手遮天了。

一场古典赛的冠军值多少钱?深入扒析自行车界“打假球”

小结

老话重提?是的,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当法官们试图将讨厌的法律适用于自行车竞技时,看到法庭上提出的证据并宣读判决感觉会非常有喜感。在自行车赛事中私下交易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有时这也是这项运动的魅力之一,但过了限度就是可耻的。但因为团体竞技的不可监控性,这些幕后的事件一直是私下进行的。我们可能会看到很奇怪的赛果,或是听车群里的哪个神秘车手提过,但永远看不到具体交易细节。这一次案例特殊就特殊在,居然涉及电子邮件和银行转账记录,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检察官会感兴趣。期待明年3月的开庭结果,希望能给车迷们一个交待。

编辑:哈比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动态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