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野途手机客户端 赛事管理后台
扫码关注
“野途网”公众号
马上报名
×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400-6563-116

董沛君:六进西藏,骑行走出门去的“叛逆”博士

作者: 湖北恩施学院 2022-10-17 17:38:35 3548 评论:0

董沛君:六进西藏,骑行走出门去的“叛逆”博士

2013年,那时的湖北恩施学院还叫做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一位名叫董沛君的大一社会学专业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前往学校办理休学一年的手续,“休学理由”一栏上填写着:骑行环游中国。

从否定到理解,从偏见到尊重,年纪尚小的董沛君已深谙说服之道,尽管父母和老师一开始并不同意,但他仍坚持完成自己的“间隔年”。谁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有着荒诞想法的“嫩头青”,竟然真的骑行环游了半个中国,而在之后的10年间,他把没有课业的时间都花在路上,先后六次骑行前往西藏,2017年,他在骑行的路上收到家人发来的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照片,2020年,鹤峰县家中的地址再次收到山东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彼时,他正骑着自行车,在危耸的皑皑雪峰之下,穿行于辽阔的高原之间。

尽管已经过去了10年,但谈起自己的“间隔年”,董沛君仍记忆犹新:带着单车坐上绿皮火车前往海南,开始环岛骑行,搭乘轮渡前往广西,正式开始骑行环游计划,途经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最终在西宁结束了“间隔年”的骑行生活。为了赚取足够的路费,除了父母支援的一部分生活费,董沛君也会在路途中去工厂做临时工、去客栈做服务生、去夜市端盘子。董沛君记得最清楚的一次,他为了打工,跟着工厂的人在一天之内辗转了五次车。

到了夜晚,他住在价格特别便宜的旅社,偶尔也会找当地居民家借宿,有时也会睡在搭在山间草地的帐篷里。“那时候住在帐篷里还是挺害怕的,外面有任何风吹草动立马就醒了。”董沛君说。从西藏到格尔木的路上已是深秋季节,平均海拔4500米,温度特别低,他在这条路上遭遇了几次暴风雨,一幅幅如“荒野求生”纪录片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觉得新奇又刺激,但仔细一想,他那时也只是个刚上大一的19岁少年。

董沛君:六进西藏,骑行走出门去的“叛逆”博士
青藏线上,住帐篷,自己生火做饭

这一次骑行一共持续了九个月,电话那头难免传来父母的担忧,在旁人来看,董沛君的选择无疑是“叛逆”的,但在这九个月里,他却拥有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拥有的经历。真正的“叛逆”不是沉溺于孩子气的挑战,而是某种对自我信念和精神世界的捍卫。从西宁回到恩施后,董沛君随即复学,而他的“叛逆”精神也一直持续着。

董沛君的朋友不多,其中一部分还是他在路上遇到的“骑友”,当他的父母和室友得知他要考研的消息时,都觉得他在开玩笑。在他们的印象里,他还是那个一放假就带着“孤独星球”杂志,骑着自行车到处跑的“不听话”的学生,也是在别的学生都在图书馆里准备考公考证时,坐在一边看外国文学书的“躺平人”。

质疑和嘲笑的声音很多,但董沛君偏偏不听。从那时起,成堆的课外书变成了专业书,天不亮早起前往图书馆的人群里也多了董沛君一个。“可能是在路上吃的苦太多了,学习的苦都不算什么。”在本科几年外国文学书的熏陶下,加上长达近一年的备考,董沛君最终以专业排名第四的成绩被兰州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录取。提起董沛君的本科时光,他再次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如果没有那时候老师的理解和包容,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决定休学时老师们表示尊重我的选择,返校后他们也非常耐心地对我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得知我要考研的消息后,唯一表示相信的也只有母校的老师们,疫情过后,很想到现在的新校区去探望一下他们。”

2017年,董沛君收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研究生阶段的董沛君依然“叛逆”,研一时,他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学术研究上,每天早上总是等着开教室门的那一个。在完成了学术任务后,他又开始看大量的课外书,并且爱上了滑雪,专“啃”滑雪专业的书,还考取了滑雪教练资格证,同时也开始学习风光摄影。在潜心钻研学术的研究生同窗眼里,他又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外界的声音很多,但因经历的多,过滤的也快,他在自己的“孤独星球”里悄悄地生长着。

董沛君:六进西藏,骑行走出门去的“叛逆”博士
读研时,仍在路上

“本科时骑行,是因为年纪尚小,读研时骑行,是因为没钱买车,读博后骑行,是因为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让我思考。”被问起为何这么多年来都坚持骑行,董沛君说道。

“骑行的次数多了,思考的也就越多,当我在大自然里骑行的时候,就一定会思考与自然的关系。交通工具只是现代文明的一项产物,当我们坐在现代文明产物中去往某个地方时,已经不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接触这个自然了,而骑行,是我利用当下最接近原始的现代文明的产物与自然对话的方式,我像一个动物一样体会那里的风、雨,适应那里的环境。接受当地的信仰。这种自由感是从大自然这里得到的,当我与大自然还原到这种最原始的关系后,就可以容纳很多东西。”

每一段路程的思考,都带给董沛君更多的感悟,但思考的越多,想理解的东西也就越多。2019年,董沛君申请攻读山东大学外国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诠释学”。本科三次、硕士两次,如今,攻读博三的董沛君已经是第六次骑行去西藏。

初识董沛君,是在2022年学校官方宣传片《不被定义》的留言区里。他发表了一些对“不被定义”的感触,而他的故事,也仿佛与这四个字完美契合,关于这点,他有着这样的感触:“严格来说,我们无法脱离定义,这个定义可以叫做规则、传统、文化、价值、坐标、处境等,只不过在这些基础的定义之上可以自为地添加意义的图层。定义之下,仍有一定范围和空间,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之下,尽可能实现自由。尼采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学弟、学妹的那支舞能够被自己所欣赏,这样足矣。如果还能肩负起一些社会责任,想必这支舞能够感染到更多的人。

编辑:F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动态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