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比旗舰版碳纤Bronson车架价格多点的钱就能买到全碳纤Bronson车,这听起来好得不切实际。但看来这是因为他们想要凑成完整enduro产品系列。
车架配置:降价不降质
据Santa Cruz介绍,他们这个更便宜的新碳纤架(英国品名为Carbon,美国为Carbon C,李逵李鬼)跟高端碳纤架(英国品名为Carbon C,美国为Carbon CC)出自同一高级复合材料工厂,所用的铸模也一样,只是碳纤级数有别。这就是说,要达到相同硬度,制造商需要用更多碳纤,但重量只增加250~280g,具体根据不同车架尺寸而定。考虑到Bronson Carbon C属羽量级,这台150mm(5.9in)行程的Carbon也重不了多少。
这两款碳纤车无论几何还是外观都一模一样,连颜色选择都没区别,有黑间洋红和黑间橙绿。除了连杆不是碳纤,是合金外,新款配有旧款能自行维护的注油VPP避震。和新碳纤款一样值得关注的是,现时所有Bronson都配有新避震调节,包括Evolution系列Fox Float CTD和高级Kashima涂层Factory系列。
Bronson Carbon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性价比另一原因是它只有两种整车配置可选:测试的R AM(升级为KS LEV Integra座杆,取代Race Face Ride)和S AM,配Pike RC前叉和升级传动。
尽管只有32mm叉腿和简单的内部构件,RockShox Sekto依然能很好地发挥潜能。同时,小编也没有感觉要马上将Evolution系列Fox避震升级至Fox Factory或Cane Creek。高质Maxxis EXO Protection真空胎为车与地面间提供准确、可控的阻尼和超强抓地力。SRAM花鼓非常耐用,WTB轮组也不会失礼。Race Face座舱比例合理,配Santa Cruz自家把套。最后值得一提的是Shimano Deore车刹的持续稳定性能。
但小盘总是VPP车的硬伤,而Bronson的重量令其能使用单盘设置,采用普通飞轮,所以难免让人想放弃左边手变、前变和用宽窄齿盘取代双盘。
骑行操控性:超硬,超爽
Bronson之所以能使用大齿比,不单止要多得13.58kg/29.94lb的轻量和高滚动速度的Ardent后轮。很明显,Santa Cruz说的高刚性所言非虚,这辆车无论用什么标准来判断都是马力十足。精壮的一体成型(取代车管接合)主架和扎实的粗后叉完全没有任何退让,不管你是猛烈骑行或重心向前。
无论是过急弯还是上技术坡,VPP避震受力下都会自动硬化,使Bronson向前冲。即使配搭的是Sektor前叉,转向时或侧向负荷下也是同样精准,不退缩,完全发挥三重复合材质组成的把套的性能。在野外,从弯位到路肩到下坡,它都表现活泼。强大的动力传送让你无论何时都能达至最高速度,轻量车身让你能长时间凌空。换言之,如果你把你的山地车看成是一辆大BMX,那Bronson会令你爱不释手。
设计简单的后避震和超高刚性车架在崎岖弯位中表现不稳,这是辆需要时刻打醒十二分精神的车。高速和直面撞击下,VPP避震能很好地保持速度。新避震调节消除了旧款阻尼的打卡现象和嘈音。但要留意压力调节,要不然会猛烈打底。Trail模式不止是稍微硬点,而是具竞赛级硬度。从Bronson的Strava数据中可以看到,无论上坡还是下坡,只要调节得当,它都会提供高速、全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