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骑友刚开始接触自行车时,一般情况下就只是骑游以及上下班代步。但是殊不知,往往一些小细节可能会随时对出行产生重大影响。以下将列举出可能出现的七个不安全因素,并为刚接触自行车的人士提供有用的建议。
1.胎压不足。
每周检查一次轮胎的胎压,以避免紧急情况需出门时,还得打气。较低的胎压不仅会增加破胎的风险,而且骑行时会比较费力,还会使轮框更容易受到伤害。每个轮胎的胎壁上都有一个推荐的压力范围可供参考。
2.干涩的链条。
干涩的链条会损失更多的踩踏效率,并增加了损伤飞轮及牙盘的风险,极易造成断齿。干涩的链条与飞轮或牙盘齿牙接触时,还极易产生异响,很可能在远处就听到刺耳的声音。 为确保链条不会干涩,需定期使用正确的链条润滑剂进行保养。
3.没有进行安全检查。
定期进行基本的安全检查是必要的项目,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快拆可以让拆装轮组十分方便,但没有锁紧快拆将会造成严重的事故,例如摇车时很可能会摔车。同样,车把和把立也是必须检查的部件,不拧紧螺丝的话,会造成操控失效,随时可能撞车。
4 太高的踏频
尽量使用与速度匹配的踏频,并预判前方路况进行改变。例如在接近交通信号灯之前,先调轻几个齿轮,防止灯光变红时,出现紧急状况后无法快速离开。
5.坐垫高度不正确
不正确的坐垫高度会影响骑行效率,甚至可能会造成伤害。将坐垫高度设定得太低,意味着不能从踩踏中获得最大的效益。相反,坐垫高度过高会导致不适,不稳定和潜在的膝盖损伤风险。对于初学者来说,快速但不科学的找到合适坐垫高度的方法就是拔高坐杆,直到脚踩在踏板上时,膝盖略微弯曲,则代表这个高度在合适范围区间。
6.准备不足
随身携带锁紧工具,防止任何部件出现松动的可能,以及带上魔术扣,以应对可能出现断链的情况,千万别忘记带上补胎工具。如果天气阴晴不定,需带上防雨用具。如果能见度低,灯具是必备的,并且尽量避免穿黑色衣服。最后,骑行前和骑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充足的补给,耗尽的体力绝不是什么好事。
7.时刻注意突发情况的发生
在公共交通道路上,自行车骑手是最脆弱的一方,当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害怕,但必须时刻小心突发情况。而在长途骑行过程中,要确保自行车出现在视野范围之内,并且挂上较轻的档位。
编辑:levvvvvv3000
我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