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名毕业于北大的骑行爱好者张巳丁、戴威与薛鼎受到Uber和Airbnb的启发,发现共享物品的方式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为了让更多人享受骑行,他们创立ofo共享单车。 2015年6月,ofo共享计划推出,在北大成功获得2000辆共享单车。ofo的方便俘获了学生,ofo还凭亮黄色,这一最近流行的INS复古风,吸引了很多时尚博主街拍,那时的ofo可谓是时髦的代名词。
ofo小黄车开启了中国无桩共享单车的先河。当然,它的成功也引起了众多创业者纷纷效仿。
本来共享单车既方便了出行,还做到了节约环保,是件社会与民众双赢的事,但是泛滥的单车反倒成为了城市的隐患。
共享单车出现后,虽然做到了随骑随停,但随意停车,也侵占了公共资源。 有了单车就不要路的现象比比皆是。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开始被质疑是利用公共资源赚取利益,共享的出发点渐渐被暴露的缺点掩盖。 共享单车不仅在景区肆虐,在小区门口也不肯安生的待着。乱停车的住客惹怒了管理员之后,就会在家门口上演中国特有的单车街头艺术。
总是停车难的共享单车在开始骑行车时也是困难重重。有的人抱着“我不骑谁也别想骑”的理念把单车锁上私锁,更有变态心理的把单车的二维码给划掉。不知道这种损人也不利己的事情到底有什么乐趣。
有的人把共享单车当做免费零件替换厂,随意卸下单车零件。看到七零八落的单车一定是他们一生中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事,不然这种行为真的让人无法理解。
别想着骑上路就没问题了,共享单车数量的倍增让交通变得更加难以管理。阻碍交通不说,它还纵容了不会骑车的人参与交通,大大增加了人为道路的危险性。共享单车离开了靠桩停车,统一管理,仅仅依靠人们的道德自觉,风险会陡然升高,监管成本反而不降反升。公共资源没有法律法规的限制,无序分配,彻底成为“公共悲剧”。
共享单车对公共资源的冲击倒是不会影响它在资本市场上的发光发热。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的成功让很多创业者纷纷跟风入市,但是现在创投投资环境是最冷酷的,号称业内最好骑的小蓝单车却苦求B轮融资未果,最终因“没钱”倒下。图:现在小蓝车位于望京的办公室已经空无一人。
听说小蓝单车人去楼空后前来讨债的供应商挤满了走廊。
11月23日小蓝单车CEO李刚父亲在北京现身,面对众多前来讨债的供应商和运维人员,李刚父亲李文生无奈喊出:“没钱。谁要钱,我跟谁走,我去你厂里打工,我老婆到你厂里做饭。”年过半百却要为儿子还债,不知道跑路的李刚看到这一幕是做何感想。
到现在为止,遭遇寒冬的共享单车公司不只有小蓝,2016年12月在南京亮相的町町单车,也在2017年3月份就出现“退款难”的问题。
到8月竟然人去镂空,创始人被怀疑卷款跑路。町町单车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其创始人丁伟的父亲的融资公司,4月父亲公司出了问题,町町单车也陷入了困境,最后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丁伟也因此入狱。
11月23日晚间,小鸣单车内部员工爆料称小鸣单车CEO陈宇莹已于今年10月离职,大量员工被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10月份工资至今尚未支付,而小鸣单车实际控制人邓永豪也处于失联状态。
其实小鸣单车在8月份以来都一直出现押金难退的现象,现在CEO辞职,拖欠员工工资,这不正跟小蓝车的套路一样,也是“濒临死亡”。 难退押金成为了共享单车企业失败的前兆。
继9月酷骑单车因资金周转不足而要倒闭,小蓝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的相继死亡宣布了共享单车的第二梯队几乎全军覆没,资本市场还是属于ofo和摩拜这两个大佬的。
为了吸引风投,融资上市,共享单车忽视资金监管,让用户的资金承受了过大的风险,把巨大的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抛给了社会,再让“低素质”使用者在前台背锅。这样的运营模式让企业和政府对立,也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社会之恶瞬间暴露在阳光下。 这么看来,广告里骑着共享单车的景象恐怕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编辑:Vera
业态发展中,总有起起伏伏
一地鸡毛
意见反馈
© 2016-2021 Wildto Corp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01544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4162号
关注野途
野途赛事公众号
野途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