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野途手机客户端 赛事管理后台
扫码关注
“野途网”公众号
马上报名
×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400-6563-116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作者: BIKETO 2015-05-04 10:14:55 4290 评论:0

MONDRAKER这个西班牙品牌,在国内很少人会认识。然而在2014年末的时候,传说中的DH狂人Danny Hart转会到MONDRAKER的消息令所有人震惊,一直是GIANT车手的Danny Hart曾骑着Glory赢下不少比赛,这一则消息的出现令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Danny Hart和MONDRAKER的身上。而在刚完结的2015世界杯第一站,MONDRAKER的Emmeline Ragot胜出,Danny Hart第四,车队排名上升世界第一。车手的技术很厉害,MONDRAKER的车子应该也是很不错的,大家都这么认为。MONDRAKER所打造的山地车是一个怎样的存在,BIKETO评测室即将为你解密!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这次来到BIKETO评测室的不是Danny Hart的DH坐骑,而是一辆次顶级配置Trail/AM级别的山地车:MONDRAKER Foxy Carbon RR,整车的实测重量为12.1Kg(不连脚踏)。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全碳纤维打造的车身结合了各种高科技,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几何角度“Forward Geometry”。这是Mondraker 在2012年发表“Forward Geometry”的概念,长上管长轴距会使得车子跑起来变得稳定,再选用短的把立,车把的实际操控性也会增加。这个概念在初推出的时候引起极大争议,不过现在已经是国外最新的潮流了。头管几何位置设定,从形状上看很特别,一个三角形的镂空很炫酷,前三角的上下管与头管之间的连接很强壮,从视觉上就能感受到“刚性”的存在。但实际上它的价值在于操控性能方面,拥有67.5°的头管角,车架水平上管(S码)615mm长,再配合30mm长的短把立,在操控性方面可以用游刃有余来形容。

车架头管沿用国际标准的1-1/8转1.5英寸锥形头管,零部件可以是随处可找的节奏。110mm的头管高度可是同级车型(27.5轮径)来说,算是比较长的一类,头管的刚性值得期待。内走线的设计统一由前三角下管接入(上管的前拨内走线除外),走线方式比较有规则,外观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美化。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用碳纤维打造的车架上管与立管之间有类似“补强”之类的设计,理论上来说一体式设计会是比较省时省力一些,但这款车架却采用了镂空设计,轻量化之余更保证了使用强度。MONDRAKER Foxy Carbon RR配备的是SRAM 1X系统套件,前拨链器已经被抛弃,但车架上仍然会预留一个前拨线安装孔。作为一款AM车型必定是要配置一支升降座管,而整车选用的是RockShox Reverb Stealth版本(油压内走线),油压系统的升降座管是RockShox首创,具有更轻便的操控感觉,性能也会更稳定。相比外走线方式会显得更加美观实用,不会因为外部因素导致的油管折弯或损坏的情况出现,但维护起来会比较麻烦一些。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作为一款全避震AM车型的灵魂,后三角避震结构的设计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重点。名为ZERO SUSPENSION SYSTEM的避震结构实际上也是虚拟转点结构的一种,拥有140mm的后避震行程。全碳纤维打造的后三角是封闭式的,从理论上说会比一般开放式后三角结构的刚性要好得多,侧向刚性也会更有保障。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这种封闭式后三角虚拟转点结构刚性的重点在于前三角与后三角连接的短连杆,在图片上看来,确实是很短,相比以往的DW-Link和VPP结构的短连杆还要短。而避震器的下端却直接连接在这块短连杆的上面,ZERO SUSPENSION SYSTEM避震结构的运作会通过封闭式后三角上下推移驱动上摇臂和下端的短连杆,避震器会受到来自上摇臂和下连杆的影响进行相向压缩运动。避震器作为整个结构的核心,受到这样的双向受压会促使避震机构更加灵敏,对于路面的震动更为敏感,相对的行程也会“吃的”比较快。所以SAG的设定值和回弹力度的调节要比较耐心一点才能调出效果,实际的骑乘感觉不会让人失望的。

对于这种避震机构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完全暴露于外界的后连杆轴承机构和避震器滑管难免会受到后轮甩出泥巴的影响,无论轴承防水如何强悍或FOX高耐用度的Kashima涂层保护,损耗成为我们忧心的话题。而最终受到保护的是车架避震器,在后轮甩出泥巴的方向设置了一块塑料挡板,解决了后避震器受泥土影响的问题。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车架的“腹部”设置了一块挡板,可以有效防止来自前轮甩出石头敲击车架的危险。挡板中央延伸出两个内走线的端口,一根是后变速线线管,而另一根则是原车配备的FOX CTD线控后避震器的控制线。由于线控后避震器比较少人使用,车架给它设计的走线方式也比较不协调,若使用常规拨杆式的后避震,走线会更“干净”一些。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其中一个亮点是前后CTD避震器都有拉锁远程控制,无需停车、无需减慢骑乘速度,在车把上的一键控制器就能同时控制前后避震器的“C、T、D”三个档位。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车把上的控制器很人性化,一个控制器拉线,通过转换器同时驱动前叉和后避震器的CTD旋钮,而且有拉索张力调节功能。而控制器本身就有三个档位可供选择,顶部的黑色按钮可以实现单级档位释放或是多级档位释放,“C、T、D”档位的选择上全凭车手的拇指控制,使用上十分便利。但理想与实际是存在差距的,在BIKETO小编实际的骑乘中对前后避震器的CTD控制进行档位转换,而小编却不愿意多次操作。控制器的操作确实很费劲,若一定时间内多次操作会用掉很多力气,FOX需要在控制器上下苦工才行。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刹车方面使用Formula CR3油压刹车,配合一体式整合器将刹车与指拨融合在一起,省掉了一个夹环的位置,看起来也会更简洁。但RockShox Reverb Stealth升降座管的液压控制器却被“冷落”在一旁,显得累赘,而设置的位置不能太靠近车把,在车上控制起来会比较麻烦,若一开始便使用SRAM的刹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麻烦。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车把的控制线很多,需要細心的整理一下才会好看一点。粗略数一下就有六根控制在车头略过,幸亏是1X系统,不然的话还会多出一个前拨控制线,感觉不像是骑车,像是在开飞机一样。车子的功能虽多,但骑乘者需要的是简便快捷容易操控的控制方式。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整车使用SRAM的XO1混搭系统,XO1的飞轮、后拨和指拨,搭配X1-1400牙盘混搭在一起,变速响应性能和稳定性有专业级的骑乘感受。作为一款定位是Trail/AM的27.5轮径车型来说,牙盘齿数为30T就有点小看小编的腿力了,看样子原车的设定是为了爬坡。小编认为,如果牙盘齿数增加为32T或34T会更合理一些。变速套件评测:“毒物”SRAM X01变速套件评测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前叉和车架的避震行程均为140mm的整车来说,前后标配15mm和12x142mm的筒轴的合理的配置,使用强度和刚性能满足AM车型的需求。

轮组方面使用CrankBrothers Cobalt 3的成品轮组,从辐条特殊的编织方法看就知道是著名的“打蛋器”轮组,外表炫酷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型号的选择配搭上BIKETO小编存在疑问,为什么轮组的设计使用定位是XC/Trail,却要跟Trail/AM定位的整车配搭在一起?如果从使用强度上去考虑的话,应该选用AM级别的CrankBrothers iodine系列轮组才对。

轮胎选用Maxxis Ardent 27.5x2.40,这是一款不错的外胎,转向指向性、侧向和纵向抓地力都有不错的表现,而且滚动阻力不算太大,适合长途越野使用。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不得不说MONDRAKER Foxy Carbon RR车架设计很合理,整个骑乘感觉很舒适,没有太别扭的地方。不论是上坡压车头抽车动作、下坡压尾动作、弯道压弯动作或是跳跃动作等等都显得十分顺手。


骑行实测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在BIKETO小编和MONDRAKER Foxy Carbon RR整车初见面的时候,视觉上感觉这款车很“强壮”,各种充满棱角的车架管型很有“肌肉车”的感觉。在设定气压值和简单调整后便迫不及待要外出越野了,小编在附近选择了一处土质树根混合路面的林道进行车辆性能测试。

顶级林道精英 MONDRAKER Foxy Carbon RR山地车评测

“很顺手”,车子刚接触不久便能很快地适应车子的特性,各种操控得心应手,骑乘时很有快感,避震系统吸收震动很灵敏,几乎察觉不到路面的震动,感觉可以用“软绵绵”来形容。但需要踩踏加速的时候,车架又能给予一定的踩踏支撑性,虽不能与XC级别的软尾车相比,但作为休闲娱乐的Trail/AM定位整车来说足够使用。

确实由于各种“好手感”和性能上的涌现,令小编忘记它是一款Trail/AM定位的车。当忍不住要腾越一把的时候才突然清醒过来,它只有140mm的避震行程,感觉行程完全不够“吃”。虽然它对于大行程的末段压缩很稳定,但小编开始节制了一点,还是按照林道的骑乘方式使用吧。

虽说它是一款只有140mm行程的林道车,但车架的刚性反馈给车手的是100%安全感,Trail/AM定位太浪费,若行程加大它可以定位为Enduro级别使用。美中不足的是整车配置的部件,CrankBrothers Cobalt 3的成品轮组显然满足不了车子定位的需求,侧向感性偏软,在侧向甩尾或压弯的时候回出现少许回弹偏摆的现象,若更换对应强度的轮组效果将会改善。

车子的功能很多,升降座管、变速、前后刹车和前叉后避震器的控制让小编忙不过来,虽然功能都很实用和很人性化,但车把上的控制器太多始终还不能解决实际需求,我们更需要更为简化的控制方式。

由于车架避震行程的限制和配置上的问题,车子始终要定位为Trail/AM级别,整车性能完胜该级别定位。若提升配置,感觉MONDRAKER Foxy Carbon RR车架完全可以承受更高级别的使用强度,关于MONDRAKER在山地车界里是一个怎样的存在,Danny Hart有为何会选择它,小编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数了。

责任编辑:DJ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动态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