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时间:2025-09-20 07:00-2025-09-20 12:30
报名时间:2025-08-27 16:00-2025-09-12 09:27
比赛地点:江西 新余 仙女湖管委会广场
主 办 方: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报名
扫一扫用微信小程序报名
赛事组别
2025“探秘江西”户外运动挑战赛(新余站)
——环仙女湖全国自行车邀请赛
一、赛事概述
1.名称:2025“探秘江西”户外运动挑战赛(新余站)——环仙女湖全国自行车邀请赛
2.目的:与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仙女湖站深度融合,推广自行车运动,倡导绿色出行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自行车爱好者交流,提升仙女湖地区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
3.时间:2025年9月20日上午,如遇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4.地点: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区。
5.参赛人数:预计1000人 。
二、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承办单位:仙女湖区社会事业局、新余市自行车协会
3.协办单位:新余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前竞体育
三、比赛组别
1.青少年组 14 - 17周岁(2011年9月20日至2007年9月21日,限公路车或山地车参赛、不限男女,预计100人)
2.男子公路青年组18 - 35周岁(2007年9月20日至1989年9月21日,限公路车参赛,预计200人,)
3.男子公路大师组36 - 45周岁(1989年9月20日至1979年9月21日,限公路车参赛,预计100人)
4.男子壮年组,46 - 65周岁(1979年9月20日至1959年9月21日,限公路车或山地车参赛,预计100人)
5.女子公路组,18 - 65周岁(2007年9月20日至1959年9月21日,限公路车参赛,预计100人)
6.山地男子组,18 - 65周岁(2007年9月20日至1959年9月21日,限山地车参赛,预计100人)
7.骑游体验组,18 - 65周岁(2007年9月20日至1959年9月21日,不限车型、不限男女,参与电子计时排名不做奖励,预计300人)
四、参赛资格
1.热爱自行车运动中国国籍业余选手,注册专业运动员及退役未满24个月不得参赛,身体健康,无视力、听力、语言、发热、感冒、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脑栓等任何影响比赛的身体疾病或障碍,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未服用任何影响神智的饮品、酒类、药物、食物或保健品等。
2.性别年龄符合各参赛组别要求。
3.长期从事自行车锻炼,具备相应骑行技能与体能,熟悉自行车骑行安全常识。
五、活动报名
1.报名时间:自2025年8月27日起至2025年9月13日报满止。
2.报名方式:线上报名,通过[野途网]指定报名平台填写报名信息并完成缴费。
3.报名费用:竞赛组60元/人;体验组30元/人。费用包含参赛资格、电子计时、赛事包、赛事保险、号码牌、完赛奖牌、补给、仙女湖景区门票等。
4.报名限额:预计1000人,额满即止。
5.报名咨询:设立报名咨询热线[15807909963]微信同号,工作时间为[9:00-18:00];解答报名相关疑问。
6.未成年需要监护人签署免责同意书,签到时提交。
请相互拉一下进群
六、比赛线路
1.路线规划
起点设在仙女湖广场仙女湖大道、途径天仙路、环湖路(逆时针)、终点设在迎仙路桥上,一圈全程约37公里(IGPSPORT路书:1893246)。各组别路线相同,赛道风景优美、路况较好又具有挑战性。
2.线路特点
(1)地形多样:有平坦直道、起伏坡道与弯道路段,对选手骑行技巧与体能是全面考验。
(2)风景优美:沿仙女湖逆时针骑行一圈,可欣赏湖光山色、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让选手在比赛中感受骑行乐趣与大自然魅力。
(3)路况良好:路面为全封闭双车道以上柏油路面,保障选手骑行安全与速度。
七、赛事日程安排
(1) 9月19日
14:00 - 20:00选手签到,领取参赛物品(号码牌、计时芯片等),缴纳计时芯片押金(100元/人,赛后归还芯片退还押金) [签到地点:仙女湖景龙国际大酒店]
(2)9月20日
6:30-7:00选手签到(当天签到时间匆忙,为了避免耽误比赛建议提前一天进行签到)
6:50-7:20选手检录进赛道侯赛,进行车辆、装备检查 [仙女湖广场赛道起点]
7:30 各组间隔发车 [赛道起点]
8:30-9:10 选手陆续到达终点(9:10为终点关门时间,将停止计时服务),运动员退芯片、补给及领取完赛奖牌 [主会场:仙女湖广场主会场]
10:00颁奖典礼
9:30 - 12:30观看专业组比赛
12:30闭幕式
八、竞赛规则
1.执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审定的最新《自行车竞赛规则》以及本次比赛的补充规定。
2.比赛采用一次性出发,按组别依次发车,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决定比赛名次。
3.参赛选手必须使用符合竞赛规则要求的自行车,公路组比赛车辆必须为700C标准弯把公路自行车,配备完整刹车系统,不得使用计时车、固齿车、休息把,必须拆除车篮、脚撑、车锁等影响赛事安全的装置;山地自行车组比赛车辆必须为26寸至29寸1.95外胎山地自行车,不限前叉,所有车辆不得配有任何非人力传动、助动、附加(泥板、货架、支撑等)装置。
4.参赛选手必须佩戴自行车专用头盔、专用手套参赛,选手和车辆必须按规定佩戴组委会统一配发的号码牌、号码布、计时芯片,号码牌号码布不可自行裁剪,号码牌必须固定在坐杆上,号码布须固定在选手下后背两侧,计时芯片必须固定在前叉下外侧,否则不予参赛。
5.参赛选手在比赛沿途不得寻求和接受任何人包括其他选手的任何技术帮助,不得抄近道、不得搭乘机动车等违反比赛规则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
6.比赛过程中,如遇恶劣天气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赛事组委会有权调整比赛路线、比赛时间或取消比赛。
7.组委会将在赛道沿线设置补给点和医疗救援点,为选手提供必要的补给和医疗服务。选手应遵守补给点和医疗救援点的相关规定,不得扰乱正常秩序。
8.关门时间:为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和参赛选手的安全,比赛设置关门时间。
(1)途中关门点:29公里处的花园山庄(补给点),9:00后抵达此关门点车友将关门强行退出赛道,在花园山庄休息等待专业组比赛结束。
(2)终点关门点:9:10终点关门,在关门时间之后到达的选手,将被视为自动放弃比赛,组委会将不再提供计时服务,选手自行前往起点主会场领取完赛礼包及补给。
(3)收容车关门:严重落后及机械故障、身体不适选手,收容裁判均可进行收容关门,被收容选手视为放弃比赛,选手乘车前往起点主会场领取完赛奖牌及补给。
九、录取名次与奖励(44200元)
名次 |
青少年组 |
公路男子青年组 |
公路男子大师组 |
公路男子大龄组 |
公路女子组 |
山地男子组 |
体验组 |
1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1500 |
|
2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
3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
4-10 |
300 |
300 |
300 |
300 |
300 |
300 |
|
11-20 |
150 |
150 |
150 |
150 |
150 |
150 |
|
21-3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
31-50 |
|
50 |
|
|
|
|
|
总奖金 |
7200 |
8200 |
7200 |
7200 |
7200 |
7200 |
|
十、赛事保障
1.医疗保障:在主会场设置医疗救援点,配备专业医疗人员、急救药品与器材,如救护车、担架、急救箱、除颤仪等。与附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开通绿色救援通道,确保受伤选手能及时得到救治。安排2台医疗救护车,跟随选手队伍尾部处理突发医疗状况。
2.安全保障:赛事期间对比赛路线进行交通管制,在起点、终点、路口、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志、路障与隔离设施,安排交警、安保人员维持秩序,确保选手安全与比赛顺利进行。为每位参赛选手购买足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范围涵盖比赛期间及赛事相关活动。在赛道沿线设置安全提示牌,提醒选手注意骑行安全,遵守比赛规则。
3.后勤保障:在起点和终点设置存包处,为选手提供安全便捷的存包服务。在赛道沿线设置1个补给点,位于29公里处的花园山庄,提供饮用水补给,保证选手在比赛中及时补充水份。安排足够数量的清洁人员,负责清理比赛现场及赛道沿线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在起点、终点及赛道沿线设置移动卫生间,满足选手和工作人员需求。
4.技术保障:采用专业计时系统,为每位选手配备计时芯片,精确记录比赛成绩。在起点、终点及关键路段设置计时设备,确保计时准确无误。比赛前对所有计时设备进行调试与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在比赛现场设置成绩查询处,方便选手查询比赛成绩与排名。安排技术人员随时待命,及时处理计时系统及其他技术设备故障。
十一、宣传推广
1.赛前宣传:建立赛事官方网站与社交媒体账号(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发布赛事信息、报名方式、比赛规则、线路图、参赛选手风采等内容,吸引自行车爱好者关注与参与。与各大自行车论坛、骑行APP合作,发布赛事广告与宣传推文,扩大赛事影响力。邀请媒体记者对赛事进行报道,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发布赛事新闻,提高赛事知名度。在仙女湖风景区、当地自行车俱乐部、体育场馆、商场等人流量较大场所张贴赛事海报、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线下宣传推广。
2.赛中宣传:在比赛现场设置媒体采访区,方便媒体记者对选手、裁判、工作人员等进行采访报道。利用无人机、摄像机等设备对比赛进行全程拍摄,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实时直播,让更多观众观看比赛,感受赛事氛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发布比赛精彩瞬间、选手成绩、赛事动态等内容,与观众进行互动,提高赛事关注度。邀请摄影爱好者在赛道沿线进行拍摄,记录比赛精彩画面,赛后举办摄影比赛或展览,展示赛事风采。
3.赛后宣传:整理比赛照片、视频等资料,制作赛事回顾专题,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发布,展示赛事成果与选手风采。对比赛进行总结与报道,通过媒体宣传赛事的成功举办,提升赛事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收集参赛选手、观众、媒体等对赛事的反馈意见,为今后赛事改进提供参考。
十二、应急预案
1.恶劣天气预案:比赛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如遇恶劣天气(暴雨、大风、雷电、高温等)可能影响比赛安全进行,提前发布通知,调整比赛时间或取消比赛。比赛中如遇恶劣天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赛道沿线通过广播、对讲机等方式通知选手就近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停止比赛。在起点、终点及各补给点设置应急避难场所,为选手提供 shelter。待天气好转,评估赛道安全状况后,决定是否恢复比赛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赛路线、比赛方式。
2.突发疾病与意外伤害预案:在比赛现场和赛道沿线医疗救援点的基础上,增加医疗人员和急救设备,确保能及时处理突发疾病与意外伤害事件。如选手在比赛中突发疾病或受伤,附近医疗人员和志愿者应立即进行初步救治,并呼叫救护车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建立选手医疗信息档案,提前了解选手健康状况,为救治提供参考。及时通知受伤选手家属,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
3.交通拥堵与管制预案: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前制定详细的交通管制方案,确保比赛期间赛道交通畅通。如比赛期间出现交通拥堵,交警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疏导交通,确保选手顺利比赛。在赛道周边设置临时停车场,引导观众和工作人员车辆有序停放,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如因交通管制给周边居民和车辆带来不便,提前发布交通管制通知,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4.设备故障预案:赛前对所有比赛设备(计时系统、音响设备、通讯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准备备用设备,如计时系统出现故障,立即启用备用计时方式(人工计时),确保比赛成绩准确记录。安排专业技术人员随时待命,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如设备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赛流程或暂停比赛。
十三、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应在赛前熟悉比赛路线、规则和注意事项,提前做好骑行装备和体能准备。
2.比赛过程中,选手应遵守交通规则和比赛规则,注意自身安全,不得做出危险行为。
3.选手应爱护比赛环境,不得随意丢弃垃圾,保持赛道整洁。
4.如遇特殊情况需要退赛,选手应在赛道沿线向工作人员示意,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安全离开赛道。
5.赛事组委会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比赛方案进行调整,如有调整将及时通知参赛选手。
6.选手在比赛期间应服从赛事工作人员的指挥和管理,如有违反,组委会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