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野途手机客户端 赛事管理后台
扫码关注
“野途网”公众号
马上报名
×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400-6563-116

出海与回归,风靡全球的自行车新“顶流”你心动吗?

作者: 潮新闻 2024-02-05 14:46:05 2433 评论:0

出海与回归,风靡全球的自行车新“顶流”你心动吗?

在“自行车王国”中国,全民骑行的热度尽管已降温,但作为户外运动的“新顶流”,它的热度依旧不减——社交平台上,“骑行”话题浏览量破亿,个人发布的相关笔记日均发布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92%。

出海与回归,风靡全球的自行车新“顶流”你心动吗?

现在,一种来自中国的特殊自行车又在全球“蹿红”。这是一种叫E-bike(Electric bicycle)电动自行车。通过在自行车上加装电机,定价一般在1000-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0.7-3.5万元。根据第三方Statista数据,E-bike市场将以10%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0年的250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485亿美元。而全世界E-bike制造端的中国份额,已达到九成占比。

为何国外会掀起E-bike骑行风潮?这阵风会吹进国内吗?中国作为“自行车王国”有哪些优势,又会面临何样挑战?

出海与回归,风靡全球的自行车新“顶流”你心动吗?

谁在买?
E-bike,尽管也叫电动自行车,但它不同于国人熟知的那种完全以电力为驱动的车子;相反,它长得就是一辆自行车,只是在传统自行车基础上,搭载了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配上电机与锂电池。这种新式自行车在使用上比自行车省力,比电动车便捷。

“骑行爱好者”“中产”“精致美好生活”,可谓国外E-bike消费群体与国内万元自行车消费群体的共同标签。

家住温哥华的Johnson便是E-bike的忠实消费者。

63岁的Johnson,身材健硕。早在13岁,他便常常骑着一辆山地自行车,翻山越岭。50年过去了,他还是时不时约上好友,来段40多公里的骑行马拉松。平地骑行对他来说,“状态好的时候不在话下”,但最刺激的爬坡,“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E-bike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Johnson告诉记者,不仅保留了骑行之乐,还省力。

但如此百亿市场,定不只是中产骑行爱好者追求精致美好生活那么简单。

“更直接的原因是,疫情期间,很多人会选择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的次数,以降低感染风险。”专注锂电池E-bike研发、设计、制造的有诺(EUNORAU)创始人方小康说,E-bike比自行车更省力,又比摩托车落地流程少,大量国外的消费者开始选择E-bike,2020年起,销量直线上升。

此外,虽然单价不低,在国外买E-bike,政府多有补贴。

在美国,市民购买E-bike最高可获1500美元补贴;德国慕尼黑等地,最高可获500欧元补贴。英国没有直接补贴,但消费者可以申请销售额30%、最多1500英镑的税收减免。

“这也算如今最便宜的通勤方式了。”在伦敦留学的“00后”中国女孩诺诺(化名)说,从2023年3月起,伦敦交通票价上涨5.9%,她和身边不少留同学纷纷下单,骑E-bike出行,“去年6月到现在,省下了的钱已经回了买车的成本”。

近年来,如此骑行新方式,也出现在国内的城市街头——记者在杭州偶尔也能看见戴着头盔、护目镜,身着紧身衣的骑行爱好者,骑着一辆E-bike,风驰电掣而过。

转动的车轮,带动相关产业随之转动。

“看见市场,我们来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E-bike前一轮的自行车市场高峰,还是2017年前后的共享单车“大战”。这一次,他们感觉“明显不一样”,更小资的E-bike正在兴起。

出海与回归,风靡全球的自行车新“顶流”你心动吗?

谁在卖?
E-bike在国外的大热,国内大量厂商随之兴起。某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E-bike整车出口高达996.13万辆,已成为E-bike的主要出口国。从亚马逊端口来看,目前,E-bike60%的份额被中国品牌占据,国内E-bike头部Velotric、Himiway等品牌份额,也开始逼近海外头部品牌。

资本也纷纷向品牌加注。据悉,2021-2023年间,中国市场中OKAI、URTOPIA等20家E-bike相关企业,受到了包括腾讯、大疆在内的资本青睐,总融资额突破100亿元。

浙江金华是我国E-bike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金华市主营生产的E-bike出口额同比增长99.6%,来自海外的E-bike订单增幅也普遍保持在20%以上。

2009年在国外起家的有诺,集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每年销量在两万台左右,如今客户群体已经比较稳定。”据方小康介绍,他们的产品覆盖山地车、公路车、城市车等,价格5000-20000元不等,主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地,“2023年刚转战回国,来到杭州”。

据悉,E-bike产品价值主要受三方面影响——第一方面“能不能”,能不能越野、能不能载货,涉及车型的问题;再往上“好不好”,E-bike用多大容量的电池,能跑多远?电机如何,省电又省力?机械零部件用的什么,骑行感受如何?

“中高端产品,更看重第三方面——产品的附加值,包括工业设计的审美、智能化的服务等。”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E-bike行业的“内卷”程度,与新能源汽车不相上下。低端市场已趋近饱和,品牌玩家走上舞台。“E-bike市场,一直有‘老’人离开,同时不少‘新’人在鸣鼓进场。”从业15年的方小康坦言,“我们算为数不多的依旧在做、还做得不错的老品牌之一。”

出海与回归,风靡全球的自行车新“顶流”你心动吗?

如何走得更远?
“E-bike行业,方法论都是一样的,就看谁能执行得最快、最好、最到位了。”某厂商告诉记者,目前,E-bike赛道的底层技术已较为成熟,很多厂商都会选择“多方采购+组装”的方式生产自己的E-bike。多家国内厂商就是在将自己变成一个简单的拼装工厂,以压低售价,形成竞争优势。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此模式下,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不少厂商毛利只有15%-20%左右。

此外,产品安全也受到影响——据外媒报道,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已经针对2家中国E-bike品牌发出召回令,原因均是低价电池配件导致燃烧、爆炸事故。中国E-bike品牌口碑一度下滑。

出海与回归,风靡全球的自行车新“顶流”你心动吗?

凭借供应链、生产制造与技术优势,国内厂商该如何突围,抢滩市场?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虽然E-bike市场体量大、近两年增速快,但市场空间依旧很大——美国市场渗透率不到4%,即便是渗透率20%的欧洲,也还没到市场饱和的阶段。

“E-bike市场,细分品类和运用场景非常多。”最近,有诺便准备向通勤领域铺开,“上新更便宜的折叠款,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消费群体。”

在细分市场上发力外,一些国内品牌也改变战略,投入大量资金迭代产品性能——比如如何提高定位水平、防偷能力;如何提升续航、提升速度、降低风阻系数;如何将材料改进得更轻便、折叠后更精巧……据悉,一旦某个技术得到突破,产品溢价或市占率的提升会非常明显。以E-bike的电助力系统为例,海外老牌厂家博世便是以250W中置驱动器的可靠技术,为很多欧洲高端自行车选用,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哪个零部件如果能轻几百克,E-bike售价可能就可以翻几倍。”方小康告诉记者,有诺的下一步,便是准备尝试AI上车,提高产品智能化。

国内E-bike出海,“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结束,“但品牌2.0时代正来临,我们看好市场!”方小康自信道

编辑: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动态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