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野途手机客户端 赛事管理后台
扫码关注
“野途网”公众号
马上报名
×
意见反馈
客服电话:400-6563-116

上海体育建筑之父 83岁依旧骑自行车上班

作者: 新民晚报 2016-08-23 16:01:00 3893 评论:0

上海体育建筑之父  83岁依旧骑自行车上班

魏敦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被人们称为“上海体育建筑之父”,他主持设计了上海游泳馆、上海体育馆、上海虹口足球场、上海体育场……如今已83岁高龄的他,依然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所谓术业有专攻,里约奥运会举行期间,魏敦山除了看比赛,也看比赛场所。

作品遍布国内国外

魏老现任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办公室在石门二路上,家仅一条马路之隔,“这样太好了!我每天走走路就可以来上班了。”公司员工告诉记者,魏老虽然退居二线,但很多大项目依然要靠魏老指导和把关。魏老的驾驶员也忙得很,“魏老上下班不要接送,但他那么大年纪了,还经常到外地去看工程进程。”

除了最早的上海体育馆、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游泳馆等魏敦山的“代表作”外,汕头、昆明、宁波、昆山、常州等地都有魏老设计的文体场馆。在国外,魏老因设计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而荣获“埃及共和国一级军事勋章”,安哥拉、越南等国也有魏老的作品。

可以说,像魏老这样主持设计过数量如此之多、质量如此之高的体育建筑的大师,举国之内也是凤毛麟角,他也因此荣获首届全国“梁思成建筑奖”。对于这些,如今魏老却摆摆手:“好汉不提当年勇,还是抓住现在,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向天要地”奇思妙想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上海体育场的设计,就是魏敦山运用当代最新科技进行创新的典范——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容纳了大型国际田径足球比赛场地、星级宾馆和水上俱乐部等综合功能。从1991年开始方案设计到1993年转入现场设计并完成施工图,3年多里,魏敦山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设计中,寻找新的创意和构想,终于实现了突破。

当年,魏敦山在上海体育场的设计中,提出了一个“向天要地”的奇思妙想,他将体育场设计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倒锥圆环体结构,一下子从空中借得3万平方米的面积,构筑了一片宽20米、周长近1000米的两层大平台,同时还妥善解决了数万观众的疏散问题。不过,时代在发展,当时建造上海体育场时,还没有那么多的私家车,如今“停车难”成了问题,魏老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团队正在设计上海体育场的改造方案,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地下停车区域。“虹口足球场也有这个问题,应该增加停车库、小型足球场等设施,一个体育场馆应该不断地满足市民变化着的各种需求。”

魏老说,文体场馆就是要满足老百姓日常的锻炼、文艺需求,“一要避免将体育馆造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可能就举行那么几场比赛,老百姓平时用不上、用不起;二要注重功能性,不要‘表皮’很好看,‘内容’很空洞,更不要造得奇形怪状,只为了博人眼球。”

骑车出席开工典礼

“一个好的建筑师,应该追求理想、热爱生活……”魏老这么说。在魏老身上,还能看到很多朴实、认真的东西。1993年10月,上海体育场举行开工典礼,各种小车、面包车鱼贯而入。魏敦山作为体育场的总设计师,则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准时到达。面对同事们吃惊的目光,他只是笑笑说:“习惯了。”

上海体育场施工期间,魏老已年逾花甲,但他还是每天去现场走走看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施工进入关键阶段,正是烈日当头的7月,魏敦山还是每天“报到”,偌大一个体育场,光走一圈就得半个小时,每次查看工地回来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如今退居二线,魏老有更多的“自己的时间”,他从小喜欢京剧,现在更是公司“建筑师京剧社”的“骨干票友”,每周都要和伙伴们一起“排练”过过戏瘾,“我唱老生,麒派。”魏老话锋一转,“现在进剧院看一场戏,跟去正规的体育场馆游泳、打羽毛球一样,价钱还是偏贵,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多造些小场馆、小剧院。”

编辑:李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动态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