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公里,是重庆江津到重庆黔江的距离。在重庆交通大学上大四的黔江籍大学生王涛,这学期寒假回家不坐火车、也不坐客车,却选择骑自行车回家,把平常几小时的车程用3天时间去丈量,亲身体验那种骑行天下的感觉。
王涛在“黔江”的路牌下停下来,喝了一杯银耳羹
1月19日,记者前往黔江区金溪镇,采访了王涛。
准备充足上路
1月15日早上7时,天刚蒙蒙亮,王涛带上修车的工具和路上吃的食品、喝的矿泉水从学校出发。“头一天下过雨,沿途有多处积水、泥浆。上午10时许,我已经满身泥污。路过一条小溪,看看前面的路已经渐渐干净了,于是停下来清理衣服,怕一会进城了,想住店别人嫌自己太脏。”王涛说,一路上遇到很多和自己一样骑行回家的年轻人,大家都会挥手致意、相互鼓励。
当天下午两点,到达蔺市。王涛说:“差点累抽筋了,于是停下来休息,吃点东西补充能量,看看沿途的风景拍拍照片,带着好心情继续上路。”
下午五点,到达涪陵。骑了一天,王涛找到旅馆住下来,向老板要了一杯盐水,他说:“盐水不好喝,但是必须得喝,明天赶路还会流汗,必须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
微博秀骑行
1月16日早上7时准时出发,王涛计划当天骑行140公里到达彭水。经过昨天一天的骑行,王涛说:“感觉好像有点蹬不动了,今天还要骑140公里,而且上坡路和隧道有点多,感觉压力很大。”
骑行1个多小时,天已大亮,一路上王涛感觉蹬自行车的双脚很吃力。他便下车检查,发现自行车的后轮胎漏气了,还好自己带了需要的工具,轮胎打足气后,沿着乌江向彭水方向走。
“沿途山青水秀,累了就停下来吃东西,顺便拍几张沿途的风景照。”王涛说,下午6时他到达彭水,完成了当天的计划,高兴地去吃了一碗彭水出名的小吃都卷子。虽然很累,但倒在床上还不忘给亲友、同学发微博,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骑行经历。
累并快乐着
1月17日,早上7时从彭水出发,当天的里程较前两天要短得多,王涛计划下午2时到达黔江城区。
“公路的路标上注明黔江80KM,意味着家已经不远了。”王涛说,彭水到黔江的路,上坡、隧道和岔路比较多。上坡累、隧道晕、岔路迷,带着对回家的渴望,他克服身体的疲惫坚持赶路,中午到达了石会镇。
“在经过石会镇境内时,一路都是下坡,大概有10公里路,我基本都是任车子自己滑行。”王涛说,微风轻抚脸庞,沿途风景像放电影一样在脑里回放,带着愉快的心情,他终于在下午2时整,到达了黔江城区。
换一种心态生活
“从我们学校新校区江津区双福镇到黔江,有350公里。以前骑自行车没走过长途,这次骑行时间长了又累又困,感觉体力不支。”回忆三天经历,王涛深有感触地说。
一路上除了付出许多艰辛,王涛也收获很多感动。1月16日,在涪陵出发之后迷了路。一位骑摩托车的大叔主动停下来给他指路,还关心地叮嘱他路上注意安全,让他倍感温暖。
王涛说:“与旅途中经历的种种人和事相比,我觉得这次骑行在精神层面上的收获更大。这次单独旅行,我思考了很多,也为下一阶段的生活做准备,现在需要换一种心态和心境去面对今后的人生。”
(记者 李诗素 实习生 杨岱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