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时间:2025-07-20 09:30-2025-07-20 14:00
报名时间:2025-06-21 12:51-2025-07-15 17:30
比赛地点:青海 海北 门源回族自治县财政局
主 办 方: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体育赛事运营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报名
扫一扫用微信小程序报名
赛事组别
2025年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
(山系列.青海门源站)
暨花海骑行嘉年华
一、主办单位: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
青海省体育局
青海省体育赛事运营有限公司
二、承办单位:
门源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门源县文体旅游广电局
青海省体育赛事管理中心
三、竞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5年7月20日
地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
四、参赛对象
全国各地市州自行车协会、社会俱乐部、大学生自行车协会及个人,身体健康达到比赛规则(程)要求的国内外车手。
五、比赛路线
(一)路线描述:
(二)比赛距离:31.5公里。
(三)累计爬升:118米。
(四)行者路书:5089220
【路线示意图】
【海拔示意图】
六、组别及规模
组别 |
规模 |
距离 |
备注 |
男子公路精英组 |
200人 |
31.5公里 |
18至40周岁 |
男子公路大众组 |
200人 |
31.5公里 |
18至55周岁 |
男子山地大众组 |
150 |
31.5公里 |
18至55周岁 |
女子组 |
150 |
31.5公里 |
18至55周岁 |
大众骑游组 |
300 |
31.5公里 |
18至65周岁 |
七、日程安排
时间 |
项目 |
内容 |
|
7月19日 星期六 |
全天 |
赛事报到 |
旅游观光、适应场地 |
10:00-12:00 |
裁判团报到 |
||
10:00-18:00 |
运动员报到 |
||
14:00-15:00 |
赛事准备 |
裁判团会议 |
|
15:00-16:00 |
赛道及竞赛区域检查 |
||
15:00-17:00 |
舞台彩排 |
||
16:00-17:00 |
志愿者培训 |
||
19:00-20:00 |
赛前安全技术会 |
||
7月20日 星期日 |
08:30 |
检录 |
检录开始 |
09:30-10:00 |
开赛仪式 |
节目表演及议程环节 |
|
10:00 |
比赛 |
男子公路精英组出发 |
|
10:10 |
男子公路大众组出发 |
||
10:20 |
男子山地大众组出发 |
||
10:30 |
女子组出发 |
||
10:40 |
大众骑游组出发 |
||
11:30-12:00 |
颁奖仪式 |
组别前三名颁奖 |
|
12:00-14:00 |
比赛结束 |
离会 |
八、录取名次与奖励
(一)男子公路精英组录取前30名、男子公路大众组录取前20名、男子山地大众组录取前20名、女子组录取前20名,颁发奖金;
(二)各组别前3名颁发奖牌并参加颁奖仪式。
(三)总奖金(税前)人民币50000元(大写:伍万元整),具体如下。
【奖金表】
男子公路精英组 |
男子公路大众组 |
男子山地大众组 |
女子组 |
||||
名次 |
奖金 |
名次 |
奖金 |
名次 |
奖金 |
名次 |
奖金 |
1 |
5000 |
1 |
3000 |
1 |
3000 |
1 |
3000 |
2 |
3000 |
2 |
2000 |
2 |
2000 |
2 |
2000 |
3 |
2000 |
3 |
1000 |
3 |
1000 |
3 |
1000 |
4 |
1000 |
4 |
600 |
4 |
600 |
4 |
600 |
5 |
800 |
5 |
500 |
5 |
500 |
5 |
500 |
6 |
600 |
6 |
400 |
6 |
400 |
6 |
400 |
7 |
500 |
7 |
300 |
7 |
300 |
7 |
300 |
8 |
400 |
8 |
300 |
8 |
300 |
8 |
300 |
9 |
300 |
9 |
300 |
9 |
300 |
9 |
300 |
10 |
300 |
10 |
300 |
10 |
300 |
10 |
300 |
11-30 |
200 |
11-20 |
200 |
11-20 |
200 |
11-20 |
200 |
合计 |
17900 |
合计 |
10700 |
合计 |
10700 |
合计 |
10700 |
注:上述奖金将扣除20%个人所得税,由组委会代缴代扣;
【完赛奖牌】
九、参赛资格
(一)年龄限制
1. 男子公路精英组:18至40周岁(1985年1月1日至
2007年12月31日出生者)
2. 男子公路大众组:18至55周岁(1970年1月1日至
2007年12月31日出生者)
3. 男子山地大众组:18至55周岁(1970年1月1日至
2007年12月31日出生者)
4. 女子组:18至55周岁(1970年1月1日至
2007年12月31日出生者)
5. 大众组骑游组:18至65周岁(1960年1月1日至
2007年12月31日出生者)
(二)资格限制
1.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专业选手、在华洲际队注册的车手以及退役未满2年的专业运动员,均不得报名参赛。
2.男子公路精英组、男子公路大众组、男子山地大众组、女子组参赛运动员建议有省级(含)业余比赛以上参赛经验。
3.要求参赛者在报名和报到时向组委会提交一年以内县级以上医院健康证明,体检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血压、心率、心脑血管等。
(三)健康要求
1. 各组别参赛运动员,应为身体健康(无视力、听力、
心脏病、高血压、心机梗塞等任何影响比赛的身体疾病或障碍,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未服用任何影响神智的饮品、酒类、药物、食物或保健品),能熟练掌握自行车骑行及控制技能的人员。
2. 运动员必须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和体能状况,并在赛
前或最长不超过赛前三个月的时间,自行到医院进行体检。
3.要求参赛者在报名和报到时向组委会提交一年以内县级以上医院健康证明,体检项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血压、心率、心脑血管等。
(四)保险要求
除组委会统一购买保险以外,所有参赛运动员均须自行办理比赛期间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保险1份。
运动员个人保险至少须满足以下条件,否则不得参赛:覆盖时间为比赛日即2025年7月20日,保险赔偿范围须包括但不限于意外伤害身故和伤残、突发疾病(须包含猝死、中暑)身故和伤残、意外伤害医疗、突发疾病医疗,且意外伤害身故和伤残、突发疾病身故和伤残保险赔偿额度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意外伤害医疗、突发疾病医疗保险赔偿额度均不低于人民币5万元。
十、竞赛办法
(一)竞赛规则:本次比赛执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审定的最新《自行车竞赛规则》。
(二)所有参赛者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竞赛精神,必须遵守竞赛规程,注意安全,不做可能引起自己或他人受伤害的冒险或有意行为;比赛中,不得恶意冲撞、排挤、刮蹭他人,影响他人比赛及其安全;出现上述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警告、降低名次、取消成绩或停赛等处罚;对上述行为引起的一切责任与后果均由肇事者承担。
(三)竞赛器材:服装、器材、车辆自备。
(四)关于装备: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必须穿戴头盔、骑行手套等必需的安全防护装备。水壶应为固定式运动水壶,严禁在比赛中使用玻璃容器。同时,比赛过程中禁止携带摄影、摄像及通讯设备,且所有参赛车辆均不得安装任何非人力驱动的附加装置。
(五)关于检录:运动员赛前60分钟开始检录,赛前10分钟停止检录,检录不到者,视为弃权。未经检录而进行比赛者即使完成比赛成绩亦无效。
(六)关门时间:本次比赛设置的关门时间为各组第一名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延20%的时间,套圈选手/被关门运动员听从裁判员指挥,从指定下道口退出赛道,在特殊情况下,关门时间由裁判组和组委会商定后决定。
器材要求:男子公路精英组、男子公路大众组、比赛车型均为700c标准弯把公路车。男子山地大众组、比赛车型均为26、27.5、29寸山地车,车胎宽度为≥1.95的齿胎。女子组和骑游组可使用上述车型中的山地车或公路车参赛。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和名次。
(七)不得使用计时赛车、铁三赛车、改装山地车、死飞车等。参赛者须保证车辆状况良好并满足比赛要求,必须除去可能会导致伤害的非必要配件,如:车锁、车筐、脚架、泥板、后货架等,任何因车辆质量、状况或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害或损失,组委会及主、承、协办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八)采用集体出发的方式,按到达终点先后顺序录取名次。
(九)比赛均采用电子计时器计时系统,每个计时器需交现金押金200元。比赛结束退回计时器返还现金押金,如计时器损坏或丢失,除押金不退,需另行赔偿600元。
(十)对比赛成绩有异议者,须在比赛成绩公布后15分钟内由领队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诉,并缴纳500元仲裁申述费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比赛成绩公布15分钟后不再接受申诉。
十一、裁判员
裁判员由青海省自行车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选派,人员组成和职责范围按竞赛规则规定执行。
十二、报名与报到
(一)报名时间:2025年6月27日至7月15日,各组别报满即止。
(二)报名费用:98元/人、骑游组38元/人
(三)报名平台:野途网https://www.wildto.com/
联系人:胡老师17323756911
刘老师15216672012
咨询时段:09:00—17:30(工作日)
(四)报到时间:2025年7月19日10:00—18:00
(五)报到地点:待定
(六)特别提醒:严禁选手冒名顶替,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
十三、未尽事宜另行通知、本赛事解释权归赛事组委会。
【运动员参赛群】
【门源县文旅资源概况】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东北与甘肃河西走廊张掖、武威接壤,南接本省大通、互助县,西与本州祁连、海晏县毗邻,是古丝绸之路的的重要节点,是青海省的“北大门”。辖区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4镇8乡109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16.14万人,其中农牧民12.37万人,占77%,有回、汉、藏、蒙等22个民族,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主要有农牧、水能、矿产、动植物、生态旅游等五大优势资源,素有“北方小油菜之乡”“藏区青稞制种基地”“蜂产品基地”“白牦牛之乡”“众水之源”等众多美誉。
门源县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由独特神奇的高原自然风光和遍布全县的众多历史人文景观组成。因海拔形成了生态和人文分布的阶梯式多样性,“金色门源”分为西部雪山草原湖泊体验区,中部农业田园观光区,东部峡谷林海康养区。其间,还有流经门源全境的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构成的生态“山水画廊”。有历史文化厚重的浩门古城、克图三角城、岗龙石窟等众多的历史古迹,有70余座清真寺及仙米、珠固藏传古佛寺和回族、华热藏族等构成的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其中回族宴席曲、华热藏族服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块前景广阔的旅游开发理想之地。依托丰富自然文化资源,门源县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田园等称号,连续三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门源以“金色门源·富硒善地”主题形象,成为西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门源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景区有花海鸳鸯景区、岗什卡景区、达坂山观景驿站、百里花海景区(圆山观花台、花海芬芳浴)、百里油菜花海景区·红山(1314)观景台、祁连山生态牧场、照壁山景区、鱼儿山景区、聚阳沟景区、东旭高原桃花源。全县已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2个(百里花海、祁连山生态牧场)、3A级景区2个(聚阳沟景区、照壁山景区)、国家森林公园1个(仙米)、国家草原自然公园1个(苏吉湾)、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仙米乡桥滩村、珠固乡东旭村、东川镇麻当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示范点1个(苏吉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荣浩金街)、省级自驾车旅游营地(鲁青房车露营主题公园)。发展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1家)、农牧家乐75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9家),旅行社(分社)5家、旅游商品加工销售企业20余家。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明长城和门源古城)、省级11处、县级1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回族宴席曲和青海华热藏族服饰)、省级16项、州级1项、县级10项。2024年1—10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279.2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343.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9.41 %和21.08%。
花海鸳鸯景区简介
“花海鸳鸯”亦称乱海子(也有人称其为眼睛湖), 位于皇城大草原内,是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祁连山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墨客称这里为“花海鸳鸯”,而当地牧人却叫它“乱海子”。花海,讲的是湖泊与周围山体内外相互映衬的天然构图。在皇城大草原上有四围莲花瓣似山包拥着花蕊样的湖斗,整体上呈现的是一朵盛开的八瓣莲花。而乱海,指的是它由百十处猛泼乱涌的泉水汇集而成,它的周围,星星般密布着亮晶晶的水汪,数也数不清,只能以一个“乱”字形容,恰好与周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草原形成映照。
“花海鸳鸯”,是高山珍稀水禽的自然保护区,春夏季节,时有近百只藏鸳鸯,双双对对,随波上下嬉戏,被称为“爱情鸟的乐园”。《西宁府新志》中,以“花海鸳鸯”为名,记载于史册,列为门源古八景之一。 乱海子,这片高山湿地中的湖泊,它还是高山水禽的自然保护区。人称湿地为大地的肺,花海的这片湿地,对祁连山这个高寒缺氧的巨人,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2020年实施完成了投资1000万元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幅提升了景区服务设施建设水平。2024年,为大力发展冬季旅游,花海鸳鸯景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力度,正在积极对景区大门、停车区以及景区道路进行优化完善,并对景区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整治,增设景观经幡3处,按计划推进麦垛艺术堆放工作,拆除影响景观的废旧建筑,全力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下一步,将围绕景区独特的生态价值,打造观鸟驿站等生态旅游业态,并与岗什卡等景区并线发展,打造旅游综合体。
门源县祁连山·岗什卡雪峰简介
岗什卡,藏语译为老爷雪山,华热藏族地区十三座神山之祖,众水之源,又称为阿尼岗什卡,意为雪山之尊。在昆仑神话传说中,它是西王母的三处宫邸之一的水晶宫,每年中秋节西王母都要在这里大宴众神,西王母好客,引天庭仙种,在雪峰之东一洒百里,便形成了壮观的百里油菜花海景观。岗什卡雪峰面积约450平方公里,海拔5254.5米,是祁连山东段最高峰,离省会西宁150公里,离门源县城55公里,是中国离城市最近的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也是门源古八景之一和门源境内群山之首。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有现代冰川,冰川总面积为81平方公里,是科学考察、登山探险和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被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国家滑雪登山训练基地”,成为中国高海拔地区条件最佳的滑雪登山基地。是电影《攀登者》主要取景地。岗什卡雪峰景区因七彩冰瀑的神奇美丽,巍巍雪峰的雄浑壮观,吸引了来自省内外户外休闲运动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和自媒体纷至沓来。
近年来,门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陈刚书记调研门源时的指示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紧紧依托岗什卡雪峰景区交通区位优势和独特的冰雪、草原、民族文化等资源,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着力改造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强化联农带农,以林海雪原主题,邀请10名世界冠军为岗什卡雪峰景区作宣传推介,提升宣传力度,让整体环境面貌和赏游品质更优。积极响应“打响青海冬季旅游第一枪”的号召,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进一步填补全季旅游空白,实现“农体文旅商”深度融合,促进群众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发展,推动冰雪、草原等“美丽资源”转化为增加群众收入“美丽经济”。2024年祁连山·岗什卡景区共接待游客5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70万元。新发展农牧家乐15家,露营基地5家,带动12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6000余元。引导皇城、青石嘴等周边乡镇农牧民成立了约200余匹规模的托运马队,培养专业向导10余名,直接带动周边160余名群众参与景区服务工作,人均增收8000余元,实现优质高效登山服务供给和群众增收双向促进。
百里油菜花海景区青石嘴圆山观花台简介
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是青海省唯一以油菜花为游览内容的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菜花海。先后获得“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全球十大绝美花海”“中国美丽田园”等美誉。227国道、张汶高速、兰新铁路横穿百里油菜花海。
百里油菜花海景区有两个绝佳的观景点,其中位于青石嘴镇的圆山观花台于2006年投入运营,并从2008年起采用油菜与青稞套种方式种植了“天安门”“党徽”“爱你一万年”“金色门源”等为图案的大地艺术景观,进一步丰富了花海文化内涵。同时,景区有效带动了周边100余户群众销售土特产品、开设特色餐饮发展第三产业。
进入七月中旬后,正是观赏百里油菜花盛开的最佳时期,登上圆山观花台,极目远眺,沁人心脾,景色陶醉,美景如画。这里视野开阔,景色壮观。大面积的油菜花从脚下猛泼狂洒,从山头漫过山坡,漫过村庄,在浩门大川里铺陈开来,直抵天地相连的地平线上,成就了高原奇观。
百里油菜花海景区花海芬芳浴简介
花海腹地的芬芳浴景区,让人有醉心天堂的感觉,这里是游客零距离亲近油菜花海、聆听自然清净、透嗅花海芬芳的梦幻之地,蓝天、白云、岗什卡雪峰与这百里花海交相辉映,蜂飞蝶舞、畅游花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大爱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景点位于苏吉滩乡苏吉湾村花海与草海的交界处,距县府浩门镇向西18公里,距省会西宁143公里,是旅游专线青克公路横穿景点。自2009年起,依托青海省旅游发展基金、企业投资等形式,修建完成了花海芬芳栈道、休闲木屋、演艺广场、欧式风车、儿童娱乐场、观景平台等设施,向人们呈现出一幅“人在花中游”的美丽画卷,体现了“浪漫花海”的独特魅力,它是门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休闲文化、地方饮食文化的完美组合,是一处欣赏田园风光、感受花海魅力的特色景区,是举办的“爱之旅”婚纱摄影活动的最佳场所。近两年来,以花海为背景,以大自然为艺术元素,连续两年举办了“金色花海帆正扬”交响音乐会,为进一步提升花海知名度,推动文旅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百里油菜花海景区·红山(1314)观景台
门源红山(1314)观景台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红山嘴村、红牙合村交界处。这里四季风景各异:春季可赏田园风光,冬季能观雪景,夏季油菜花开时,站在观景台向东眺望,百里油菜花海的壮观景色尽收眼底,花海与蓝天白云、高山草原交相辉映,宛如巨型油画;秋季则可欣赏秋景,田园村庄如调色盘一般,色彩斑斓。向北望去,在夕阳西下时,岗什卡雪峰的山顶晶莹瑰丽,熠熠生辉。 红山(1314)观景台以“爱情”为主题。从山脚到山顶修建了1314级台阶,“1314”谐音“一生一世”,对应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盼。这里设有5座观景平台、1座景观亭、12处休息平台以及20处网红打卡小景观。同时,这里还是青海省首个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为新人们提供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的颁证空间。
红山(1314)观景台是红山嘴村、红牙合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观景台的建成运营,辐射带动了青石嘴镇餐饮业、零售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周边村民纷纷抓住机遇,开农家乐、销售土特产、从事运输服务等。同时观景台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门源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了新的观赏视角和体验,成为门源县的新晋旅游打卡地。
祁连山生态牧场简介
祁连山生态牧场位于苏吉滩乡苏吉湾村,总面积达6万亩,距县府浩门镇10公里处,距门源动车站8公里,这里背靠祁连山冷龙岭,西接百里油菜花海,南望达坂山脉,东边是浩门古城的河道屏障——老虎沟河,是享受“旅游村”生活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2016年由青海百益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是一处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民俗体验、野营露宿和高原养生为一体的青海高原生态养殖休闲牧场。园区主要设立“天然牧场观光区、生态养殖畜牧产品展示区、特色民俗体验区、人文景观区、休闲运动养生区、民俗歌舞展演区、牧场步行区、草原住宿(餐饮)区”八大功能区。目前,已完成投资1.1亿元,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6月份建成并对外开放。自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先后举办了“门源县首届白牦牛文化艺术节”、“青海省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启动仪式”等重大活动,被省农牧厅评为“全省休闲畜牧业示范庄园”,并于2022年创建为苏吉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示范点,是一处将历史与现实连接起来,将游牧放养与现代养殖有机结合,把生态与文化融化在一起的集中展示区。近年来,在旅游的带动下,实现了一二三产完美融合,促进了多产业链融合发展。
照壁山景区简介
照壁山—门源自古有名的古八景之一,以照壁凝萃而出名,位于门源县城南侧约3公里,是离县城最近的观景点,海拔3068米,高大雄伟,傲立乾坤,其形如桃,桃峰直刺云天,横断面成壁,与宋代古城—浩门古城的南门正面相对,故名。2009年县政府投资283.7万元(其中公路投资150万元)实施了照壁山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景点背面旅游公路4.2公里、停车场1000平方米、登山游步道400米、观景台1500平方米、环卫厕所12平方米、管理房15平方米、设置景观石10块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17年引进青海浩云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对景区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2021年7月8日对外开放,2022年新建登山索道一处,预计2023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照壁山属于丹霞地貌,是集秀美自然、厚重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景观,因与北面的冷龙岭呈龙凤呈祥之势又称凤凰山。南负达坂青峰,北望冷龙雪岭,襟带浩门长河,鸟瞰阡陌城廓。北坡苍松滴翠,南坡丹霞如火,独峰凌天,自然真禅。花海中似蓬莱,云海里如莲台。照壁凝翠、云海日出、长河落日、照壁山月、南山雪霁、花海卧虹乃照壁山六大奇观,仰视、平视、俯视三百六十度尽揽一地风光,晴天、雨天、雪天三百六十天阅尽四季景色。
为打造新型网红景区,结合照壁山上的奇观异象和民间故事传说,以福、禄、寿、喜、财为设计理念开发了北斗七星长寿松、旺财石、镇地平安印、凤舞九天、文昌庙遗址、许愿树,增加了高空悬崖秋千、山顶休闲餐饮区和晚播油菜花田30亩,是一处展示当地民俗文化,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风景区。同时,依托区位优势,连续两年打造照壁山冬季冰雪乐园,举办了两届冰雪嘉年华活动,推出冬季旅游新产品、新项目,“炒热”冬季旅游,让“冷资源”加速变成“热经济”。
泉口镇旱台民兵连连史馆简介
门源县泉口镇旱台民兵连连史馆位于旱台村鲁青园广场,连史馆展厅面积185平方米,采用视频、展板、沙盘等多种形式再现当时的行军路线、剿匪情况等革命活动事迹,从不同历史时期展示了旱台民兵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战斗史、发展史和奋斗史,同时也展现了泉口人民不畏艰难、战天斗地、争战排头的时代风采。
泉口镇旱台民兵连,始建于1950年2月,曾是闻名全国的高原模范民兵连队,连队成立初期只有民兵4人,1杆长枪、1杆长矛。为保卫新生的政权,民兵连组建不久,他们就抛下妻儿老小和待耕的农田,用自家的耕马当战马,自家的炒面当做军粮,与土匪展开了一场场艰苦的斗争。从1950年至1953年跟随部队转战祁连山区,行程两千余公里,连续作战80余次,歼灭土匪上百人,活捉了马步芳原甘青宁剿共大队副总司令冶子明,生擒土匪总指挥杨发太,击毙土匪参谋长、俘匪26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和物资。
旱台民兵连,历经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21世纪等不同历史时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达到了空前规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高原模范民兵连”的荣誉称号;1999年州委州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史馆2021年被共青团海北州委授予“海北州青少年红色研学基地·海北州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现与周边鲁青园房车露营基地并线打造成多维度旅游业态,提供参观、研学、露营、骑行、垂钓等文旅产品。
鲁青园房车露营主题公园简介
鲁青园房车露营主题公园位于门源县泉口镇旱台村,占地面积46159平方米,距照壁山、鱼儿山、园山观花台等景区车程大约30分钟,交通网络便捷,是G227、G338自驾线路上的最佳“补给站”,是门源县首家设施设备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的露营营地。营地主要基础设施:18个房车露营院落、20辆房车、管理用房5间、木栈道1000米、基础照明路灯若干、上下水齐全。营地可提供账房自助,游乐休闲、露营设备租赁、提供露营餐饮等服务。
营地主要经营理念是“城市微度假房车露营主题公园”, 力争建设成为可以接待西宁周边游客周末休闲度假、露营扎寨、露营烧烤、露营研学 (泉口镇旱台村种植大棚体验农耕文化)、篝火晚会、户外露天影院、民族美食体验地。
2022年门源鲁青房车露营主题公园被确定为省级自驾车旅游营地,填补了我县发展露营旅游的空白,在构建县域多元化旅游业态中有着重要意义。
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鱼儿山景区简介
鱼儿山,山形如鱼儿,像在河水中嬉戏饮水而得名。地处冷龙岭、达坂山和浩门河汇合的独特风景线上,位于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麻当峡口的风景带上。高寒半湿润气候酿就了丰富山川美景, 鱼儿山景区一年四季都优美,山林更换着不同的色彩,春季,绿色茵茵,山花烂漫;秋季,风霜过后,松柏仍执着翠绿着,黄刺像香山红嫣红似火,大片桦树、草地由绿变黄,与蓝天碧水构成一个梦幻般的多彩世界,丹青大师也难以着笔;冬季,山顶、林间、草地白雪茫茫,山间松柏墨玉般的深绿着,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
2016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投资商对鱼儿山景区进行投资开发,投资4200多万元,主要建设餐饮接待区、观赏区,游客信息服务中心、玻璃吊桥等工程。其中鱼儿山景区玻璃吊桥,采用3D效果,与景区周边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清泉溪流、高山峡谷、苍松翠柏搭配,如置身仙境。已成为门源网红打卡地之一。
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聚阳沟景区简介
聚阳沟景区距县城浩门镇43公里,平均海拔2600-2950米之间。区内地形南高北低,坡陡山高,沟谷相间,溪水长流。景区内只有居民13户50多人,民族为土、藏、汉,各民族同胞团结和睦,亲如一家。这里泉水清冽、草木茂盛、野生动物集中、药用植物丰富,可以称得上是仙米国家级森林公园中的“百宝库”。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都会呈现出各种美的姿态:春季杜鹃盛开,夏日林海叠翠,秋天色彩斑斓,隆冬银装素裹,风景秀美宜人,让人流连忘返,是一处难得的高原胜景。
聚阳沟景区在门源东部仙米国家森林公园中最为著名,具备了文化、山体、瀑布、动植物、户外徒步、儿童娱乐等旅游资源及项目,是集娱乐、科考探险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2015 年至今共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了达摩禅音圣湖、达摩禅音瀑布、观光栈道、2处停车场、游客信息服务中心等景点及设施。2021年本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经营的原则引进门源县鑫通运输有限公司承包经营景区,公司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上新建了大门、售票房等设施,提升了景区品质,丰富了景区内涵。社会力量的注入,提升了景区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了实现聚阳沟景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2024年由门源县城乡投资有限公司运营,下一步,将围绕景区特性,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景区娱乐等设施,并与入口处祁连山国家生态科普馆形成景区内环线,打造生态科普、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景区,进一步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延伸产业链。
达龙沟景区
达龙沟景区是敷秀八沟之一,整个形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手掌,景区尽头坐落着五座积雪终年不化的巍峨山峰,山与山紧紧相连,恰似五根手指齐齐指向云天苍穹!“手指”之间形成的巨大山湾,被当地人称作“五道湾”!这里旅游资源丰富,高山牧场、湿地、雪山、林木以及珍稀飞禽走兽、寂静的村庄等共同构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童话世界。如果说达龙沟景区的春光夏姿放在整个仙米林区看不出有什么出众的地方,那么她的秋色冬景一定会让您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达龙沟景区位于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3000米,总面积有7710.41公顷,其中林地覆盖面积为4464.5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7.9%。发源于雪山脚下的达龙河全长12.8公里,是浩门河的重要支流之一,水流落差达121.5米。
2021年,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1300万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500万元财政衔接资金共计1850万元,用于建设仙米乡达隆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完善达龙沟景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成为满足周末游、亲子游、乡村游、露营游等多种需求的生态颐养胜地和度假基地。
东旭村高原桃花源简介
在门源东部的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秘藏着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珠固乡东旭村高原桃花源,造物主在这林海峡谷,用神笔雕造了两峰南北并颈饮水的卧驼,营造出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观。在这块秀美如唐人绝句,幽静如陶翁笔下桃花源的梦土画境里,华热藏族放牧于高山,耕耘于谷地,他们岁岁年年守望着清山秀水,葆有了誉为“三绝”的“华热藏族服饰”“华热民歌”“华热婚礼十三说”三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景点位于县府浩门镇东70公里处,距省会西宁120公里,平均海拔2380米,年均气温2.3℃,环山面水,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宜人,空气质量上乘,因周边山势如骆驼伏卧,故此地称“骆驼曲流”,为门源古八景之一,也是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点。
东旭村曾先后获得“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休闲农业示范村”“省级生态示范村”“海北州最美乡村”等称号。2012年以来,景区不断提档升级,已成为生态、观光、宜居的旅游型乡村综合体。
东海大峡谷(寺沟景区)简介
东海大峡谷(寺沟景区)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地段,是仙米大峡谷中的峡中峡,峡谷南北向长约30公里,因峡中有古老的珠固寺而得名,全称为珠固寺沟。寺沟口是门源全境中海拔最底点,峡的尽头,隐藏着海拔4400米的白圪塔雪上的峰头隐藏着一个圣湖——圣境东海。
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有门源八景之一“雾山虎豹”、寄托华热藏族信仰的珠固寺、被誉为“秀才山”的曼陀山,还有流传金四百年的的传统文化瑰宝“珠固藏戏”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热藏族服饰。这里森林覆盖率高,适宜松树、柏树、桦树、麝、白唇鹿、岩羊、盘羊、猞猁、蓝马鸡等动植物自由生长、繁衍生息。这里空气极其清新,是具有科学考验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是康养旅居、出游体验的好去处。
2022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片区)访客中心,将依托寺沟景区独特资源,以自然、人文、科学、体验为主题,建设成集研学、体验、科普、教育、休闲与一体的高端生态研学旅游基地,进一步满足专家学者、中小学生、游客等不同群体在“研学”中感受东海大峡谷(寺沟景区)的“诗和远方”。
浩门古城简介
浩门古城位于门源县城东南角三华里处。据《大通县志》记载:此城为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1年)所筑,原名达南城。此城建成后210年间,曾被金夏交替占领过,元代沿用,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修复此城,屯兵戍守。
古城南临高崖,北倚高梁,东西皆为深沟,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城北所依祁连山,山势嶙峋,状如卧龙,山峰白雪皑皑,阳光反射映出万缕银丝。山色雪光,映衬着这座古城的雄伟壮观。
古城距浩门河北岸约一华里,高出浩门河床80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69.5米,南北宽333米。东墙有马面4个,南、北墙各有马面3个,马面均长10米,底宽4.5米,顶宽4米。现存的城墙高10米,底宽24米,顶宽2.5米。城墙夯筑,夯土层厚约0.1~0.12米。东南角为大城门,门宽13米。城墙东北角缺口8.2米,西北角缺口8.6米。东西均为封闭城墙,四周都掘有护城壕,并以深壕为堑。城内曾有东西南“丁”字形三条大街,街道巷里井然有序。目前城内无任何建筑物,旧时房舍早已荡然无存,唯破碎瓦片俯拾即是。
门源古城修筑至今已有955年。 1986年5月27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简介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是青海省第一个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类科普馆,也是我国西北部生态系统开放式场景体量较大的科普馆,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仙米乡桥滩村,总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650平方米,共两层。场馆外观好似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祁连山脉,展示出祁连山的巍峨博大、壮美、厚重。场馆内设巍巍祁连、中国湿岛、多彩生命、历史使命、科普影院、文创教学六个展区,通过生态场景布置、标本陈列、墙面艺术图文、多媒体演播、观众互动展项等丰富多样的展览方式,追溯了全球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国家公园的探索步伐,全面解读祁连山国家公园丰富的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等内容,充分展现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
青海浩门马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青海浩门马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地处门源百里油菜花景区,岗青公路南(青海北军分区农场)西距国道277线宁张公路重镇青石嘴镇3公里,东距门源县府浩门镇1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其占地面积270亩,属新建。项目内容是:浩门马养、繁、育、贩、赛、训、马术表演,骑马摄影娱乐,野营探险,浩门马文化展示,民俗产品展销,餐饮等。经论证项目总投资1487. 1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争取省、州、县项目支持,股份投资两部分。基地发展前景:一是丰厚的浩门马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发展环境。门源养马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以上,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天驹、青海骢、浩门马,文化底蕴丰厚,开发潜力大,研究价值高,是浩门马文化传乘的最佳平台。富饶祁连山牧场、优良的青稞油菜桔杆,是饲养繁育浩门马的有力保障。二是广泛的群众基础,门源是浩门马的故乡,其群众喜好浩门马,是繁育技训浩门马的主力军。三是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的建成可引导和带动各族群众发展以浩门马为主的马产业,既搞活了一方经济增加了群众收入,又使基本遗失的浩门马在故乡重新发展起来。基地将成为门源花海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金名片。